写在前面
辽宁省委、省政府和辽宁省军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近年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深入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各项具体工作,架好军地共建“连心桥”,办好双拥工作“暖心事”,形成了军地相互支持、互为促进的良好氛围。
“军民团结如一人”“爱我人民爱我军”,辽宁省构建新时代军政军民关系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1.科技拥军势头强劲
不负“共和国长子”盛名
7月19日,两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侦察。“有预备役部队无人机辅助演练,实战味儿更浓了!”透过屏幕,锦州军分区领导介绍,锦州市还有一批“科技拥军基地”、数十个“科技拥军服务小组”常年活跃在一线,近几年已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信息化建设等70多个重难点问题。
放眼整个辽沈大地,科技拥军气象万千。
阜新市出台《关于开展“百名科技工作者进军营”活动实施方案》,连续5年组织协调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深入部队开办讲座,传知识、教技术、解难题。
近年来,全省高校发挥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为部队培养大学生士兵8370人。
科技拥军,在辽宁一直有光荣传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本溪市在支援前线作战和后方建设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0年,本溪钢铁厂研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用于制造手枪和冲锋枪的镍铬枪钢,用于生产榴弹炮、野战炮和高射炮的炮钢。本钢还创造了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批梯型弹簧钢、第一代汽轮机异形叶片钢等共和国多项第一,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批坦克、第一批拖拉机,乃至后来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潜艇、第一枚运载火箭等,都使用了本钢生产的原材料。
进入新时代,辽宁着眼强军兴军新需求,科技拥军实现“升级换代”。沈阳市协调组织力量,支持军队科研项目20余项;大连市围绕部队边海防战备执勤、信息化建设和军事设施保护,持续加大科技拥军力度;铁岭市出台“一揽子”计划,为驻军团以上单位援建电子图书馆。
省军区领导赞叹,在整个辽宁省,科技拥军多点聚力、同向发力,确保了一切向服务打仗聚焦、向保障训练靠拢。辽宁省委主要领导表示,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辽宁,在科技拥军方面要做到不负盛名,新时代有新气象,新时代有新作为。
2.双拥助力东北振兴
千余重点项目惠及民生
第一次参加“生态林”建设时的情景,姜自甜至今历历在目。
姜自甜是抚顺市驻军部队一位现役军人。8年前,他与2万余名军民一道参加了抚顺市首个“生态林”建设。紧接着,第2个“生态林”、第3个“生态林”相继建成,如今他已是第4个“生态林”的建设者。前不久,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工程项目,以及营口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同时通过国家竞争立项评审。
抚顺市因煤而兴,曾被誉为“煤都”。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局面,当地党委政府决定把“采煤沉陷区、露天矿等废弃场地打造成生态资源区”,以此作为城市转型突破口,军地数万人次参加了“生态林”建设大会战。
在辽宁省,还有多个转型升级的城市直接受益于双拥工作。4年来,全省军民义务植树400余万株,清理河道淤泥、生活垃圾40余万吨。
新时代的辽宁双拥,一直伴随东北振兴的号角前行。他们结合驻军多、兵种全,拥有丰富人力、技术等资源优势,坚持“地方所需、部队所能、立足本职、有所作为”的原则,围绕各地区列出的重点工程项目,将其中1000多个确定为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项目。
“辽宁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我们应站在感恩回报和双拥创新的高度,谋划好助力东北振兴。”驻军某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官兵们争先恐后发言,认真盘点革命战争年代的“辽沈往事”:抗战时期参与组建东北抗联,解放战争时期踊跃支前,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当好“总后方基地”。
而今,沈阳警备区与各军分区作为牵头单位,积极探索新时代驻军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建新路子,大连、丹东、辽阳等地军地联合出台相关规定和活动方案,使双拥工作助力东北振兴向规范化、制度化、纵深化迈进。“爱心献功臣行动”“爱心助残活动”“献爱心帮千户工程”等如雨后春笋,在辽沈大地相继铺开,1800余项革新助民技术实现转化,直接惠及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
3.从爱民守纪到助民脱贫
“锦州苹果”续写新篇章
7月15日,望着挂满枝头的苹果,曾经的贫困户荣长贵乐不可支:“要不是解放军帮俺建苹果园,就没有今天的丰收!”
像荣长贵这样,受益于苹果扶贫而致富的家庭,在辽宁省义县地藏寺乡杨树沟村还有不少。
地藏寺乡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锦州军分区决定帮助贫困乡亲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苹果,蹚开了脱贫攻坚新路子,帮助这里1800多名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
当过兵的荣长贵知道,毛主席当年曾经3次提及“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把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故事作为见证军民鱼水深情的范例。
从“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到“靠苹果帮助群众摆脱贫困”,只是辽沈大地双拥新景观的一个缩影。
统计显示,近年来,驻辽宁部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与贫困地区结成帮建对子,资助贫困户991户、3040余人。其中,辽宁省军区协调资金援建项目32个,重点帮扶30个贫困村脱贫。海军某部援建葫芦岛市10个贫困村,投资帮建了养牛基地、光伏发电等产业,当地群众顺利脱贫致富。
脱贫之后怎样发展?驻军部队结合地方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53岁的吴桂英当“兼职”歌手,正是驻军帮扶干部的建议。村里休闲旅游的发展,成为子弟兵从助力脱贫向助力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的一个生动见证。
民拥军,在新时代的辽沈大地也有了新传承。伴随《辽宁省拥军优属规定》的出台,锦州、鞍山、阜新等地市相继出台暖心举措,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入托、部队遗留职工安置等实际困难。大连市“军嫂进社区”就业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全省已有万余名军嫂走上社区岗位。
4.双拥模范荣登好人榜
“雷锋传人”立起新标杆
“人命关天,生命至上。”提及几个月前在海边救下一名跳海轻生的男子,“活雷锋”、锦州籍退役军人艾厚成说。
鞍山市台安县籍老人杨宁退休后帮烈士寻亲,13年间为413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找到了亲属。2019年,杨宁获评“辽宁好人·身边好人”,去年底又获评“中国好人”。
无独有偶。2020年2月的“中国好人榜”月度榜单上,辽宁省有19人上榜,其中双拥模范占了“半壁江山”。
双拥模范荣登好人榜,说明了什么?
“既凸显了双拥政策与民心民意的高度契合,也见证了社会风尚与舆论宣传的亮点趋同,更体现了群众工作与年度热点的彼此融合。”省政府主要领导表示,辽宁省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弘扬雷锋精神是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葫芦岛与锦州之间的塔山,是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发生地。8位开国将军魂归一处,与743名烈士共同安葬在这里的革命烈士陵园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说,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雷锋精神同频共振,为辽宁省新时代双拥工作增添了亮色。
在鞍山市,自2009年7月郭明义爱心团队成立以来,相继成立了3000多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已遍布全国各地,注册志愿者达数万人,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
落地生根的群众性双拥活动,在构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的同时,引领着社会文明风尚建设。朝阳市魏国升志愿者爱心服务队,已经发展成近百支约4.6万人的志愿者队伍。营口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10个,志愿者达24万多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032个。锦州市9个市区开展送法律进军营活动,法律志愿者24小时在线解答法规政策咨询,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全省连续7年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现已建立起369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