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要为赢得冠军的运动员鼓掌,也要为所有拼搏到最后一刻的选手点赞。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是评论比赛常用的一个“结论”。在奥运比赛进入第三天的时候,这个“结论”在各媒体上突然出现了“井喷”。
为啥?在跳水、举重、乒乓球、体操等一些比赛项目中,赛前预测本该中国选手赢得的金牌竟然全部失手。不少人大呼“意外”。
意外吗?看似意料之外,细细琢磨,又在意料之内。
游泳0.05秒、举重1公斤、乒乓球和击剑拼到最后才见分晓、体操和跳水的比分差距在个位数……平心而论,在实力差距如此之小的比赛中,谁胜都是正常的结果。在激烈的比赛中,不是中国选手比得不好,而是对手表现出了更好的竞技水平。
日本选手水谷隼在为日本乒乓球赢得历史上首枚奥运金牌时,这么说:“我突然明白,中国选手不是神,也是人,我们能够打败他们。”
中国乒乓球选手既然不是神,输球也就不意外了。
奥运会是全世界顶尖体育运动高手的聚会,难免会碰到不期而来的“意外”。翻开奥运会的历史,这种“意外”从来就没有缺席,是赛场见怪不怪的普遍的内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吸引世人的眼光,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在于比赛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实,“意外”并不全是发生在中国选手的身上。在男篮第一天的比赛中,有着“梦之队”之称的美国队,76比83输给了法国队,也终结了球队在奥运会历史上25连胜的纪录;在跆拳道赛场上,里约奥运会冠军、科特迪瓦选手西塞爆冷出局,俄罗斯运动员克里姆托夫轻松赢得男子80公斤级金牌;在男子400米自由泳的决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突尼斯小将哈夫纳维,上演了边道逆转的奇迹,最后50米把澳大利亚的“双保险”甩到了身后,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
“意外”也不全是坏事,也有令人惊喜的好事。在男子花剑个人决赛中,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以15比11战胜了意大利击剑名将加罗佐,赢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这是中国香港选手有史以来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二枚金牌,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赢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在哲学的层面来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失败乃成功之母。比赛刚刚开始没几天,后面的路还长。中国健儿一方面要避免“意外”的发生,未雨绸缪,放手一搏,不留遗憾。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制造一些“意外”,不畏强手,勇于挑战,敢于胜利,给国人一些惊喜。
意外、逆袭、爆冷……作为一个看客来说,我们乐意看到一届充满悬念和戏剧性的奥运会。换位思考一下,希望诸位看客,能理性对待运动员的失利。特别是在不分伯仲的比赛中,我们既要为赢得冠军的运动员鼓掌,也要为所有拼搏到最后一刻的选手点赞。赛场内外,营造一个理性对待胜负的氛围,才是一届更团结、更精彩的奥运会的刚需和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