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变化,从寻找“战损坦克”开始


■本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吴思哲 林景阳

“1号阵地发现战损装甲车,迅速前出抢修!”盛夏时节,第72集团军某旅组织开展实战背景下的装备抢救抢修综合考核,勤务保障营上士张学兵闻令而动,带领全班迅速展开战车抢修,最终拔得头筹。直到此刻,张学兵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拥有10多年装备维修经验的“修理尖兵”,张学兵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许多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很快“药到病除”,他带的班组也是全旅公认的“尖刀维修班”。然而,去年7月的一场维修专业考核中,张学兵所在维修班组不仅没拿到任何名次,还被评定为不合格。

拆卸装甲板、吊离水箱、分解离合器……那次考核开始没多久,张学兵所在班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仅用45分钟便完成了装备故障排除,比考核细则明确的满分标准提前了近15分钟。

“前方有一辆坦克履带断裂,命你迅速组织抢修!”正当张学兵以为胜券在握时,考核组却临机下达指令,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战损坦克并完成维修任务。

“装备维修为何还要找坦克?”受领任务后,组员潘添昌提出疑问。这也难怪,以往修理考核都是在修理车间或固定点位“坐堂问诊”,如今却突然变成野外巡诊抢修。顿时,有些班组成员心里没了底。

“大家不要慌张,立即展开行动!”张学兵来不及多想,迅速指挥维修班组前出,按照考核组提供的战损车辆坐标,驾驶抢修车辆展开搜寻。

然而,沿途却“敌情”不断,主要通道遭“敌”火力覆盖无法通行,他们不得不从小路采取迂回穿插的方式向目标点抵近,但由于地形研判能力不足,一行人在丛林密布的演训场中迷失了方向。最终,因耗时过久贻误最佳修理时机,被考核组评定为不合格。

“这次失败,暴露出我们在日常训练中侧重维修专业技能,忽视了其他战场必备的基本能力。”复盘总结会上,该旅维修科科长张晓光一针见血地指出:战场抢修,不能仅仅满足于静态故障排除,必须与实战要求对表。

随后,该旅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装备训练考核多为零部件分解结合、常见故障排除等“老套路”;维修人员专业能力突出,但野战生存、战时保障方面有明显不足……

坚持为战导向,倒逼全面过硬。为此,他们打破“静态保障”模式,通过集中培训、岗位互考、实战检验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开展“战时保障”专项训练;改进抢救抢修考核,将战场机动、构工伪装、军事地形学等课目融入其中,穿插进行北斗导航定位、战场互通互联等多种作战技能考核。此外,他们还注重在考场引入“敌情”,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全面锤炼野战装备抢救抢修能力。

“两辆坦克遭‘敌’炮火打击,请求抢修!”不久后,山林深处,这个旅又一场实战化对抗演练打响,抢修分队受命紧急出动,在成功处置障碍封锁、炮火拦阻等“敌情”后,对受损坦克实施“外科手术”,成功排除故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