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向外界证实,原计划6月中旬进行的次临界实验“夜影B”已经完成。据该机构介绍,美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每年进行2到3次次临界实验。
次临界实验是指通过高能炸药制造接近核武器起爆的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对未达到临界状态的钚等特殊核材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方式。由于这种实验中特殊核材料没有达到临界状态,不产生核当量,因此看上去符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要求。
自1997年首次次临界实验至今,美国共进行了32次该类实验。其中2000年前进行了13次,2001年至2010年进行了13次,2011年至2020年锐减到只有5次。上一次是2020年11月进行的次临界实验“夜影A”,后续次临界实验“夜影C”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进行。
进入2021年,一度走低的美国次临界实验频次开始出现逆转。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美国持续推进核力量现代化建设、寻求提升核打击能力的意图。在国际军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值得各方警惕。
美国一直宣称次临界实验符合其对暂停核试验的承诺,也符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要求,并将次临界实验作为库存核武器性能和功能认证不可替代的核心手段,甚至用以研发新型核弹头。
对美国来说,开展次临界实验不仅可以研究核武库中的特殊核材料性能、验证核武器新设计、新工艺,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核武器从设计、加工到装配、试验的全流程、全要素能力,从而为随时恢复全面核试验做好基础设施、诊断设备和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准备。
尤其是最近10年美国开展的缩比综合次临界实验,虽然将核弹头的弹芯尺寸等比例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或3/4,但实验涉及核武器研制、生产以及核试验的各个方面,甚至用于研制低当量等新型核武器,可以说已经是“次临界”的核试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美国正加紧对次临界实验提供支持。早在2014年,美国就启动了为期10年的“增强次临界实验能力”计划,着力改扩建次临界实验场U1a并加强次临界实验诊断技术的研发。
目前,U1a内正同时为3至4项次临界实验做准备工作。根据规划,U1a地下设施将在未来5年内建成3个互不干扰的次临界实验区,未来可以保障最多450人在U1a进行实验活动。而正在研发的“天蝎座”射线照相系统和“中子诊断次临界实验”则能够实现更高的成像质量、获取接近传统核试验的武器数据。待2025年上述这两个新系统完成部署后,美国次临界实验的频次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美国加紧次临界实验为国际核军控进程敲响了警钟。此前还有一些人对拜登政府的核战略调整抱有幻想,认为美国核战略将有可能从追求核制胜逐渐回调至核威慑。需要保持清醒的是,不管谁上台执政,美国政府致力于自身核力量现代化发展、谋求核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这一大方向没有变。6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拜登政府的新版核态势报告将核政策置于更广泛的国防战略中。这或将导致国际核军控进程更加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