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全国夏粮总产14582万吨,喜获“十八连丰”;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
一组组亮眼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稳字当头
发展韧劲持续彰显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快0.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1.7%,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介绍,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12.7%经济增长中,约7.8个百分点由消费需求拉动。二季度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在“五一”、端午假期消费回升等因素带动下,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此前复苏缓慢的餐饮、旅游等行业,也加快恢复增长。消费市场更加细分,一些“草根”品牌登顶细分行业冠军;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智慧化消费体验不断刷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活力。
同时,投资需求持续稳定恢复,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6%和10.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0.2和6.3个百分点。净出口需求表现较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9.1%,拉动经济增长约2.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好不好,还要看民生变化,民生之本就是就业。”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上半年,我国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半年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亿人,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地方加紧脱贫人口就业步伐,重庆市建立专项信息系统精准帮扶脱贫人口就业,全面掌握16周岁以上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帮扶,上半年共帮扶76.5万脱贫人口就业。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继续快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创新驱动
科技引擎后劲十足
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经济呈持续发展态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国际形势影响下,我国“三新”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加值占GDP比重17.0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名义增长4.5%,比同期的GDP增速高1.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三新”经济延续快速成长态势:新市场主体较快增长,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新产业新产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1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4%,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都表现突出。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向科技驱动,数字经济、新技术基础设施、绿色技术等经济增长新引擎活力不断释放。平台经济、网上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3.7%,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三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称,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三新”经济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新”经济的逆势增长,是我国近年来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产业化步伐加快、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成果体现。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一系列举措,让“三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双碳”引领
绿色转型蓬勃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权能够当作商品买卖?7月16日,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答案。交易首日,总成交量410.40万吨,总成交额达到21023.01万元。
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开张”,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碳市场起步阶段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待该行业健康运行后,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领导表示,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严控增量项目、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发展,不利于其短期增长。对此,刘爱华说,目标实现过程确实任务重、压力大,但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新的产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姚景源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应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城乡、各产业间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祉。
优势积累
下半年有望持续向好
2021年对世界各国来讲,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提高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半年报”基本面良好,下半年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好势头?刘爱华称,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这不仅体现在市场销售稳步回升、投资持续稳定恢复等经济内生拉动上,还体现在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持续增强方面。
上半年,我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0.7%、97.7%,各地国资委还将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促进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层分类稳步推进,提振国企发展信心。
此外,全球经济目前延续了复苏的态势,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的预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有望增长8%,有利于外需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国家宏观政策则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不断落实落地,有利于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为市场注入生机活力。
“受疫情影响,海外存在供需缺口,我国因控制疫情有力,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口,随着国外疫情好转,海外生产恢复,供需缺口或将收窄,届时出口可能会减少,但全年国民经济增速预计依然会较高,将超出近些年的增速。”许宪春分析。
目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企业成本带来的压力较大。刘爱华提醒,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尤其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