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加一可以大于二——

人机如何“智能化混搭”


■曾子林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种智能化无人化作战平台应运而生,“混搭式”作战力量组合层出不穷。在智能机器尚未实现完全自主之前,人机协同作战成为战场的主旋律,人和机器的结合、分工、关系等,成为影响人机协同的关键。只有把准战场上人与机的相互性,实现人机一体,才能形成“1+1>2”的作战效能。

作战任务互补。人与机各自拥有擅长的领域和特点,智能机器适合在需求明确、边界清晰的特定领域工作,擅长存储、计算、演绎等活动,具有速度快、精确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但是缺乏灵活性、思想性和创造性,适宜承担简单重复、精确性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作战任务;而人的思维灵活,擅长归纳、判断、推理、决策等活动,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对战场突发状况做出良好反应,但有一定的脆弱性,易受恶劣战场环境影响及身体限制,产生恐惧与疲劳,适宜从事基于思维和认知的创造性任务。因此,人机任务分配时,应仔细分析任务执行的约束条件及所需要求,对任务进行分解,根据人与机器的特点明确任务分工,制定周密的人机协同作战计划。

力量编组互融。随着有人/无人机编队、有人/无人地面作战平台的协同编组逐步走向战场应用,各种人机组合的作战力量运用不断刷新认知。无人作战力量担负侦察监视、目标引导、通信中继、后勤保障、火力突击等任务,不再处于配角从属地位,而是联合作战力量体系不可或缺的主战力量。战场上,有人作战力量与无人作战力量必须有效融合,方可产生水涨船高的整体效应。2015年,俄军在叙利亚战场投入一个机器人战斗群配合步兵作战,充分体现了有人/无人作战力量的相互融合。作战中,无人机不间断实施全维侦察,战斗机器人负责吸引火力,引导自行火炮对暴露的火力点实施精准打击,叙利亚步兵跟在机器人后150-200米处清除高地武装分子,创造了叙政府军仅4人受伤,77名武装分子被击毙的佳绩。因此,未来作战要根据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统筹编配人机作战力量,在统一标准的指挥、行动和保障下,实现不同作战单元的密切协同,加速互融,最大限度发挥人机体系作战效能。

战场认知互信。在时刻面临生死的战场上,人机间的认知互信极为关键。未来,智能机器有望利用脑机接口、机器学习技术对作战人员的大脑活动信号进行训练,达到准确识别作战人员意图的目的。理解和信任是相互的,机器也要向作战人员解释其具体行动决策的背后逻辑,以及模型内部运行机制,以获取作战人员的信任,真正成为与人并肩作战的战友。因此,在机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作战人员要对机器的可信程度、可靠性、作战效能以及人员的感知能力、信任程度予以评估,明确何时、以何种程度使用或干预智能机器。机器也要以作战人员思维为模板,黑箱模型尽量白盒化,以作战人员易理解的方式输出呈现决策结果。通过不断的人机实践磨合,逐步达成战场认知同步。

行动协同互助。人与机器在行动过程中,协同方式、时机都应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各自优势。战前,基于对共同目标、任务约束、战场情报、承担角色等的充分理解,智能机器应用于数据挖掘、平行仿真技术逼真模拟战场态势演化进程,辅助作战人员快速生成作战方案,制定作战计划等。战中,智能机器通过对目标的侦察探测、精准分类和威胁评估,与作战人员基于共享态势信息不间断协同沟通目标打击清单,自动协调引导、干扰、诱骗、攻击、支援等行动的最佳时机。战后,智能机器在作战人员指定的区域协同清理战场、救治伤员,例如标记有生可疑目标、排除未爆弹等,作战人员则根据智能机器运行状态,及时进行干预。因此,未来作战,应科学设计人机协同的行动时机、行动序列及行动方式,合理制定行动协同规则,使得人机行动密切配合、无缝衔接,最终形成整体合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