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活着的烈士”柴云振——

不慕荣利 英雄埋名


■金青禾 本报记者 杨明月 特约通讯员 方 超

一座城致敬一个人。

7月3日11时,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翔凤大道上人潮涌动,群众手举国旗,欢迎“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的家人载誉归来。

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前往北京为父亲代领了“七一勋章”。望着车窗外热情的家乡人们,柴兵荣流下了眼泪:“父亲虽已去世,但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和战友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的贡献。”

不畏生死 保家卫国

1926年,柴云振出生在四川省岳池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柴云振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成为一名伙夫。他找机会逃出来,后来参加了解放军,成为15军44师132团的一名战士。

1951年,柴云振随部队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作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直插敌群,连续夺占3个阵地。

“连长牺牲了,指导员也牺牲了。怕不怕死,回不回得了家,根本就没想。”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柴云振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想法。柴云振和战友在战斗中共歼敌200余人。

在与敌人的殊死肉搏中,柴云振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全身24处受伤,当场昏死过去。战斗结束,他被送到战地医院,后又被转送到位于内蒙古包头的后方医院。从此,他与原部队失去联系。

战后,柴云振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只是,这份荣誉无人前来领受。部队曾多次派人查找柴云振的下落,因种种原因无果。

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战友们高喊着“向柴云振学习!”“为柴云振报仇!”的口号,在阵地上与敌人激战。柴云振所在的八连,官兵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昼夜,荣立集体特等功,被誉为“上甘岭特功八连”。

柴云振对此一无所知。伤愈出院后,柴云振带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回到家乡岳池县大佛乡(现罗渡镇)。有人建议他给部队写信联系,他摇头拒绝:“我现在残疾了,找到部队也不能为国家效力,怎么能去给部队添麻烦呢?”

柴云振从此在家乡当起了农民,一当就是33年。

解甲归田 默默耕耘

柴云振的大女儿柴昌英从小就记得,父亲的头上有许多伤疤。“当年,别人剃头要3分钱,我父亲却要给5分钱——因为他头上全是伤疤,不好剃。”

回到家乡后,柴云振结婚生子,每日劳作于田间地头。后来,他先后担任过岳池县大佛乡乡长、农业合作社社长、石灰厂厂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一直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1984年,《四川日报》上一则百余字的寻人启事打破了柴云振平静的乡村生活。

老部队一直没有忘记柴云振这位战斗英雄。1954年部队回国后,组织上指示有关部门查找柴云振的下落。由于对他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多次寻找都无结果。直到1984年,寻人组在走访柴云振的战友孙洪发后,得知“柴云振可能是四川人”,便两次在《四川日报》上刊登《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

这则寻人启事被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看到。他找到父亲确认了寻人启事上的班排信息和战役名称,确定父亲就是部队要找的人。然而,柴云振并不想去当这个英雄:“全国那么大,同名同姓的那么多,不要冒领了。”

“最起码去看看你的老战友嘛。”经过家人劝说,1984年秋,柴云振带着复员证和残废军人证,与儿子一同前往老部队驻地,见到了战友孙洪发、董贵成,依靠“断指”和“24道口子”等细节,证实了他的身份。

原来,柴云振本名“柴云正”。朴达峰阻击战打响前,警卫连文书移交人员名册时,将“柴云正”误写为“柴云振”。联系上老部队后,他索性把“柴云振”这个名字一直用了下去。

1985年10月,柴云振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团成员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被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在朝鲜军事博物馆参观时,他还看到自己的“遗像”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遗像并排摆放。

征得朝方同意,柴云振亲手把自己的“遗像”带回了家。

心系百姓 情牵国防

在岳池县罗渡镇园艺场村,一条长约1.2公里的水泥路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英雄路。这条路原本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在柴云振的奔走呼吁下,这条路被改建成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成了村庄的脱贫致富路。村民们给这条路取名为“英雄路”。

离休后,柴云振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群众反映的社会福利等问题,他进行了广泛的走访调查,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柴云振还经常到机关、学校、工厂作爱国主义报告,教育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018年12月26日,93岁的柴云振走完了光荣的一生。追悼会上,6名从柴云振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某旅远道而来的官兵代表,向身披党旗的老班长柴云振敬了庄严的军礼。“对老英雄最好的祭奠,就是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续写英雄篇章。”官兵代表说。

2021年7月6日,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郑重地将“七一勋章”摆放在柴云振的墓碑前。

“爷爷希望柴家每一代都有人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锻炼,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站在爷爷的墓前,柴云振的孙女柴萍说。

柴云振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女和一个外孙女都当过兵。1996年,孙女柴萍入伍来到爷爷曾服役的部队,成为一名女空降兵。今年,柴萍的女儿也已经报名参军。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在广安、在四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战斗英雄柴云振的事迹广为流传。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上图:柴云振给来家中探望、即将启程奔赴军营的新兵们讲述战斗故事(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