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反恐精兵的数字化“观念之战”


■李庆领 本报特约记者 潘 明

武警山东总队潍坊支队组织开展对抗演练。刘 豪摄

盛夏的齐鲁大地热浪滚滚,武警山东总队“魔鬼周”极限训练激战正酣。

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演练伊始,蓝方就出人意料地采取电子干扰手段,将红方无人侦察机击落,致使特战小队一度陷入困境。

红方指挥员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迅速完成现场封控,侦察组临机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获取信息,特战队员交替掩护、雷霆出击,最终合力将“暴恐分子”一举制服。

官兵们在演练中的出色表现,得益于该总队对作战数据库的持续更新和科技强训带来的成效。

射击方舱、激光对抗系统、热成像仪、激光瞄准器……今日的特战队员要练就“一枪毙敌”“一招制敌”的过硬本领,离不开数字化元素的加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数字化装备成为特战队员的“标配”,警营里的实战化训练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作战指挥到作战行动,从模拟战场到战斗复盘,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对传统训练模式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样的训练是更“花哨”,还是更有效?起初,不少官兵一度对这些新装备持怀疑态度,但经过一次次的“实战”检验,逐渐拉直了心中的问号。

下士吴浩鹏实弹射击成绩起伏较大,多方寻找原因仍找不到破解办法,令他十分苦恼。“原来是握力不均衡惹的祸。”在模拟仿真训练时,荧屏上实时显示着他的握力程度,他开始纠正操作要领,射击成绩实现快速提升。现在的他,已成为支队响当当的射击标兵。

基于虚拟和现实增强技术的训练系统,可设置多种训练场景,可重复使用。记者在训练方舱里看到,点击车站、机场、商圈等重要民生目标,可即刻在大屏幕实时生成画面。这些可多维转换、实景呈现的画面,不但是支持训练的系统信息,也是执行实际作战任务时的必需数据。

“科技手段不是‘炫酷’的手段,而是反恐战场上的制胜法宝。”总队情报处处长徐立舜由衷地说道,训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就必须有精确的数据论证和强力的科技支撑,我们总队的数字化之路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初步显示出传统训练模式难以企及的威力,战斗力生成周期有效缩短,官兵们走上战场的底气越来越足。

信息理念与传统观念之争——

“窝棚里”能跑出“千里马”吗

“指导员,不管张参谋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但把训练重心放在对抗系统上我坚决反对!”

“可这套新装备你还从未碰过,为啥就断言它不管用?”

“我见过凌晨4点操场的样子,也数过午夜靶场的星星,知道训练成绩都是汗珠子摔八瓣得来的。若是天天在空调房里搞网上对抗,岂不成了打游戏?”

“看出来了,咱们支队的战术专家对这套对抗系统持怀疑态度。但你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试用后再评价它的好与坏。”

这是年初淄博支队训练标兵吴立光和指导员潘超群的对话。那天配发“武警中队规模实兵对抗训练系统”后,作训参谋张超来机动中队讲解使用方式,却引来吴立光心中疑惑。

无独有偶,同样对这套系统存在质疑的还有机动支队的其他一些同志。

“子弹不过万,一切都白练!”这话是特战一中队下士马明俊常挂嘴边的“射击理论”。打他分到中队起,眼见着那些成天泡在射击场上的同志靠着苦练一个个成为“狙击王”“速射王”,就更加深信这个“简单的道理”。

新兵吴新宇则在日记中写下一段鼓励自己的话:“班长说了,好射手都是靠子弹喂出来的!等我打够了数量,也一定可以离开‘射击特训小组’!”所谓“射击特训小组”是由中队单项课目排名靠后的10人构成,每天单独组训。

新装备配发后,中队决定由小队长葛万东带“射击特训小组”率先使用。听到这个消息,小组成员炸了锅:“不打实弹咋训练?”“这不是在耽误我进步嘛!”

更有甚者,聊城支队参谋长梁立国为此还拍了桌子——

新装备下发一周后,梁立国到该支队机动中队检查使用情况,却见到那些“高大上”的宝贝居然仍堆在库房里,唯一的变化就是上面多了一层灰。

中队长黄全党解释:“支队马上就要考核了,害怕这个新玩意把大家训练方向带偏了,万一练成个‘四不像’可咋办?”

“能提升战斗力的科技手段摆到面前,居然拒之千里?”梁立国把桌子拍得山响,得到的却是黄全党的另一句话:

“我们不是不用,是想等考完再学习操作。说句实在话,我们中队的训练尖子个个顶呱呱,哪一个接触过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靠着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换来的?”

一时之间,梁立国哑口无言。

“方寸之间真的能提高战斗力吗?”“室内场地能训得出千里马吗?”围绕着训练模式转换带来的争论,官兵原本平静的心池激荡起不小的波澜。

消息传到总队参谋长李苗中耳朵里,他笑了:“装备刚下发就引出话题,这是好事。因为有碰撞才有火花,还是让实践来检验成效吧。”

次日,总队参谋部以非正式文件形式下发了一份《关于特战分队分组训练的倡议》。倡议各单位抽取部分人员对新装备进行试训;一个月后,再由试训人员向常态训练官兵发起挑战。

“老专家”与“小菜鸟”之战——

“科技的翅膀”,让我们可以飞得更高

2月4日早晨,淄博市下了一场大雪。机动中队班长吴立光顿时兴奋起来,召集本班人马:“趁此天赐良机,打一场雪地班战术。”战士聂广鹏小声说:“今天可是过‘小年’啊。”“小年咋了?敌人进攻还看你过不过年?我跟你说,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能练成精兵!”说完吴立光率先拎枪跑到雪地里。

同一时间,中队战术课目排名垫底的10名战士也“鏖战雪中”,只不过那是背景大屏幕上的“风雪”。室内训练馆里,他们身穿系统训练服,在临时搭设的“沟壑”“丘陵”“大树”中迂回穿插,跑点找位。随着一声“枪响”,一名蓝军队员头顶冒出一簇烟雾……

收操后不久的餐厅里,“两股力量”互相检视。

“后进组”满面红光,正开心地讨论着训练心得。 “精兵组”则在不停地搓着冻得麻木的手脸。“精兵就是苦练出来的!”吴立光斜睨了那桌一眼,不屑地说:“在屋里头练雪战?他们咋想的呢?”

2月6日,机动支队射击方舱。屏幕上一个歹徒劫持着人质慢慢向前走着,整个身体全躲在人质身后,只露出半个脑袋。“后进组”组员吴新宇深吸一口气,从藏身处快速出枪。“砰砰砰砰砰”5发子弹速射完毕。他看到,歹徒没有被击毙,人质却身中3弹。

“第一枪虽稳但不准,第二枪到第四枪手腕下意识抵消后坐力导致精度偏离,最后一枪明显有意识下拉枪身,这是痼癖习惯所致……”听着“鹰眼”给出的分析数据讲解,吴新宇傻了眼:以前练射击都只是让深呼吸、稳住别慌、拿好别晃,而这次只打了一轮就分析出来这么多细节问题!

回中队的路上,吴新宇看到副班长马明俊带领“精兵组”组员正趴在冰凉的操场上据枪瞄准,目标是贴在对面墙上的绿色靶纸。每个人身上都轻覆了一层薄霜,却都在一丝不苟地盯着目标轻扣扳机……

2月18日,春节小长假结束。一场场关乎“理念之争”的对抗在齐鲁大地各个警营打响。结果是虽互有胜负,但汇总数据显示,采用对抗系统训练的小组胜率高达79%。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特战一中队“枪王争霸赛”上来。

随着指挥员下达“开始”的口令,特等射手马明俊率先扣动扳机,首发命中;而一旁的新兵吴新宇显然还没有调整好心态,刚开始瞄准。透过望远镜,观众们看到四枪过后马明俊已领先对手7环之多!就在大家认为结果已经明朗、两人准备击发最后一枪时,耳畔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结果,特等射手脱靶,而新兵打出个9环!

马明俊不服,认为这声爆炸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发挥。裁判说,实战中别说爆炸声,炮声响起也属正常。马明俊望向吴新宇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后者挺起胸:“射击方舱里每天都充斥着这些声音。”

这是“小菜鸟”的自信:“科技的翅膀”,让我们可以飞得更高!

“巧练”与“苦练”之辩——

“阿里巴巴藏宝洞”的开启密码是“汗水”

聊城支队机动中队的对抗赛悬念丛生。

支队射击排行榜“NO.1”黄全党亲率各班精英迎战“后进组”的9名成员。本来一场几乎不存在悬念的降维打击似的比武,却因为一方接受科技装备训练而变得颇有看头:苦练与巧练成了针尖对麦芒的较量。

射击训练场上,“精英组”一脸轻松,格外自信;“后进组”却低头耷目,明显信心不足。“跃进!”清脆的口令后,跃进、上弹夹、击发……两组人动作居然出奇一致。

成绩很快统计完毕:“后进组”2人优秀、7人良好;“精英组”则全部优秀。虽然落败,但“后进组”组员依然难掩兴奋之情——尽管横向比较和比武尖兵仍有差距,但纵向比较大幅领先过去的自己!

战术比武场上双方交替攻防,居然打出个一胜一负平分秋色,让在场的官兵大跌眼镜,毕竟“精英们”在历年红蓝对抗中一直未尝败绩!

“新装备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这场比武在中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间,官兵们议论纷纷。一向信心满满的黄全党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回想前一阶段的训练,不少课目的训练强度还加了不少,但训练就像碰到了“天花板”,似乎并没有取得实效。

对“后进组”的同志而言,效果却清晰可见,在别人眼中,他们是靠模拟化的对抗训练提升了训练质效,但他们自己最清楚流了多少汗,搞了多少次复盘,看了多少次录像回放和训练数据,最终才能实现每次训练都更进一步。

能“补差”、能“拔高”,科技新装备已然成了中队官兵们眼中的“香饽饽”。在一次“诸葛亮会”上,机动支队中队长王冲的一番话让大家对新装备训练有了更深的认识:科技练兵对技能提升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对于体能课目、体技能结合课目还是少不了汗水累积,提升打赢能力,刻苦训练与科学训练缺一不可。

战术对抗馆内,银行、医院、宾馆、商店等不同的训练场景,队员们变换着模拟天气,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苦研战法。面对起倒靶、升降靶、摇头靶、移动靶、旋转靶等20套各类靶机,队员们穿着防弹衣汗流浃背,一套一套地苦练射击。

前不久,新式狙击步枪配发到中队,3小队小队长葛万东如获至宝,用激光瞄准系统校枪后,每打一发实弹系统都会实时记录风速、温度、心跳等数据,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个人小数据库”。

“作战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单组单类数据可能只反映训练情况,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就能解决许多瓶颈问题。”为了提升训练质效,总队结合任务建立指标数据库,紧跟训练进程,修正细化千余组相关数据,全面准确评估部队处置突发情况能力。

“如果数字化是制胜的隐性双翼,那展开这套双翼的动力一定是‘苦练’!如果说大数据是未来战场上最有价值的宝藏,那么,开启这‘阿里巴巴藏宝洞’的密码一定是‘汗水’!”总队司令员韩荣照感慨地说。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