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是一个不断设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设定问题是前提。因此,应运用逻辑思维、底线思维、发散思维等,全面充分预判战争对抗中战略形势、战略对手、战场环境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预测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进行战略决策、设计我方行动、谋求战略主动提供条件。
运用逻辑思维,推理最大可能情况。战略筹划决策的起点通常是基于战争对抗最大可能情况。因此,要运用逻辑思维,结合长期跟踪掌握和最新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得出对战略形势、战略对手和战略环境最大可能的判断,依此进行战略决策。要以掌握的作战对手政略战略、作战思想、战争或演习实践、战略决策者个性等为基础,预判对手最有可能采取行动的影响;结合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等一贯以来的立场态度,分析其在战争中的最大可能反应、方式和影响;结合长期以来对预定作战区域地形、天候气象、海空域、民社情等的跟踪研究,推理战场环境的最大可能情况及对作战行动影响。依此,筹划决策形成战略对抗的“基本案”。
运用底线思维,预测最坏极端情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战略决策,还应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充分预想战略形势、战略对手、战场环境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以此进行针对性谋划应对。设想敌方使用极端手段或极端作战方式、己方要害目标遭受突袭导致重大损失、作战力量体系遭毁瘫、军事行动失调或受挫等极端不利情况;设想冰冻、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的战场环境极端恶劣情况。通过对最坏极端情况及对战争行动的影响分析预测,提出趋利避害的措施办法,筹划决策形成战略对抗的“最难案”。
运用发散思维,设想最小可能情况。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小概率”事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甚至成为影响战场走势的“拐点”、决定成败的“变量”。因此,进行战略决策,应注重运用发散思维,大胆设想、充分想象,尽量全面预测战略形势、战略对手、战场环境等最小可能情况甚至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防微杜渐,制订相应策略,力争减少战争对抗中“小概率”事件引发战争结果巨变的“蝴蝶效应”。要设想对手可能打破常规、险中出招,使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打击己方未重点关注的地域、运用禁止使用的武器装备等猝不及防情况;设想人为因素或事故意外引发战场环境突变情况。在预判预想诸多最小可能情况基础上,形成战略对抗的多种“备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