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飞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人艾德温·林克发明了林克飞行模拟训练器,但始终没有受到专业飞行界的关注,直到发生一系列仪表飞行事故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开始购买林克训练器用于训练,飞行模拟训练从此诞生。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模拟训练可以提供与实装飞行基本一致的客观体验,且不受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可增大训练复杂程度,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油料、弹药消耗和对武器装备的磨损。
飞机是技术密集型装备,随着国产三、四代战机陆续装备部队,战机的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飞行员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实战化训练走深走实,新大纲训练深入推进,训练强度、难度不断攀升,更高的作战需求催生更严的训练管理,倒逼着我们必须转变以往“重实装、轻模拟”的观念。通过大强度、高逼真的模拟训练,加强对抗空战、突防突击、空中加油、低气象等作战必需课目训练,以模拟训练打牢实装训练基础,用实装训练检验模拟训练成效,更好更快地提升部队军事训练整体水平。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呈现出非对称、非线式、非接触的特点,要求模拟训练必须广泛运用多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工程、传感器、立体影像等高新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模拟飞行员在真实飞行中的操纵杆力和飞行载荷,同时对作战样式、强敌对手、战场环境等进行全息化高仿真模拟,使得模拟训练更加贴近实战,使得不同类型的飞行人员在近似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训练,实现模拟训练与实装飞行的“无缝对接”。
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飞行模拟训练不能局限在单机或有限人员的局部性训练,必须依托信息网络让不同类型、不同兵种的模拟训练器材实现互联互通,既实现机组间高强度对抗训练,有效提高指挥员、引导员与飞行员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实现多兵种间体系模拟对抗,形成覆盖单兵、战术和战役等层级的模拟训练体系,同时借助VR和人工智能AI技术,利用大量的仿真建模数据做支撑,模拟假想敌现有装备,真实还原导弹发射、战损等实际飞行无法模拟的场景,使飞行模拟训练的实战氛围更厚、硝烟味更浓,让飞行员预先感知未来战场,提升战场打赢能力。
脱离科技强训,就会脱离现代战争实践;提升科技含量,才能提高打赢胜算。在部队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上,空军作为战略性军种,飞行模拟训练尤其要紧跟改革步伐,以战训需求为牵引、以信息体系为平台、以模拟对抗为检验,发展完善飞行模拟训练体制和内容,不断拓展训练课目、补足参演要素、丰富背景想定、扩大合成规模,充分释放这块“虚拟演兵场”助推战斗力生成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