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青春奋斗精神永不磨灭


■张  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电影《革命者》应时而生,以100年前的大变局为宏阔的历史背景,再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者九死不悔的革命精神。影片结构严谨、细节精彩,时时洋溢青春的气息,处处彰显信仰的光芒。

闪耀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光

《革命者》为我们展现了李大钊的革命人生风采。他燃尽自己的生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为身处黑暗的中华民族探出了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他本可以生活得舒适优越,却选择了“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直至牺牲。

他在中国人民被压迫被欺凌的时候勇敢地冲在了前面,带领人民求解放、求自由,为中国人民争取公正和权益而奋起呐喊。他始终扎根人民、扎根土地,虽身为北大教授,仍带领青年深入田间劳动,始终与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紧密联系。

影片饱含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力量,“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愿意去直面黑暗”“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等台词振聋发聩。这是100年前民族觉醒的呼号,也是今天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革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革命者》注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影片极具革命英雄主义浪漫色彩,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作出了积极探索。

影片将写实和表意相融合,在现实主义的底色和紧凑的节奏中也有充分的人物内心和表意性的深入表现。如安源煤矿工人头顶矿灯的诗意化展现,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中国革命即将燎原的星星之火;劳动者高举红旗,在一片赤色下呐喊“这个世界归我们劳动者所有”,让观众心中升腾起火焰般的希望;以京剧情节的发展来映衬现实斗争的波澜诡谲,拓宽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影片不仅以充满情感和诗意的镜头语言展现情怀与信仰、奉献与牺牲,还运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使其具有浓郁的生活韵味,从而增添了影片的感染力。在影片中,李大钊不仅仅是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与妻子孩子的亲情、与陈独秀的友情等故事线穿插其中,这些都为影片增加了温度。

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塑造

本片以李大钊这一人物形象作为切口折射革命者的大主题,具有出色的艺术表现。影片注重人物的挖掘塑造,在查阅无数史料、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力求映照每一个历史细节,鲜活、立体地还原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图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些历史瞬间从沉睡百年的文献资料中苏醒。涉及的事件虽多但有序,故事主线清晰。同时,作品又对代表性人物的情感进行了深入挖掘,成功地把历史叙述转化为艺术表达,把历史细节与历史整体统一起来,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起来,运用了隐喻、象征、互文、呼应等艺术手法,使影片气韵丰盈、耐人寻味。

永远在路上的青春革命者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1927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38岁,生命定格而精神长青。22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宛如青春之火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如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但革命者永远在路上的青春奋斗精神永不磨灭。

电影《革命者》的意义不仅在于影片的艺术价值本身,更为重要的在于让信仰与青春的魅力超越时空,让今天的人们由衷致敬百年前的革命者。观众通过影片感知革命者的崇高精神,以李大钊的人格风范为榜样,自觉重构自我的人格世界。《革命者》激励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自觉向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者学习,修身立德,自觉锤炼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家!

(作者为中国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上图:电影《革命者》剧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