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公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下)


525 沈亚秋
526 张子玉
527 张 仁
528 张志旺
529 张顺东
李国秀
530 张清江
531 张景宏
532 张舜华
533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
534 陈重私
535 陈帼英
536 陈燕梅
537 现水玲

(上接第二十一版)

525 沈亚秋

沈亚秋,女,汉族,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如东县城中街道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

20多年来,沈亚秋悉心照顾身边的3对“父母”:丈夫已故女友的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伯父伯母。她和丈夫已故女友的父母组成一个特殊而幸福的家庭,她尽心侍奉全身瘫痪的婆婆和身患癌症的公公,她用细致入微的照顾陪伴无儿无女且重病卧床的丈夫的伯父伯母。

她是心怀大爱的好“女儿”。1997年,在童店乡文化站工作的沈亚秋与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张恒俊相识,两人互生好感。张恒俊告诉沈亚秋,已故女友莫某当年确诊白血病临终前,自己答应过要把她的父母当成自己父母一样孝顺。沈亚秋被眼前这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深深地感动了,表示愿意和他一起照顾两位老人!沈亚秋不仅将自己女儿名字中间加上了莫姓,更在莫母生病的7年中如同女儿般悉心照顾。莫母去世后,沈亚秋又以女儿的身份料理后事,并将莫父接到县城,跟他们一起生活。

她是弘扬孝道的好儿媳。沈亚秋尽心侍奉公公、婆婆。婆婆由于患脑梗,一次中风摔倒,引发股骨破裂,致使全身瘫痪,长年卧床,同时还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护理难度非常大。公公又被查出肺癌晚期,沈亚秋带着老人四处寻医,在2013年沈亚秋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她对老人的悉心照顾也丝毫未减,直至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她是倾情陪伴的好侄媳。丈夫的伯父、伯母无儿无女,沈亚秋也给予了精心的照顾。二老相继中风落下偏瘫的后遗症。生活中,买米买油、买药看病、大事小情,都由沈亚秋操心。2018年,伯母病情恶化,沈亚秋侍奉在老人床前,喂饭送水,递汤送药。伯母去世后,伯父的身体也转差,沈亚秋几乎每天都守候在老人身边,侍奉左右,直到8个月后伯父离世。

沈亚秋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526 张子玉

张子玉,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西省吕梁市泰化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子玉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盲妻,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挚爱演绎一段爱情佳话。

1983年,泥瓦匠出身的张子玉和王爱林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儿子出生后不久,妻子突患“视网膜血管疾病”继发青光眼,面临失明危险。从此,张子玉停掉刚起步的生意,带着妻子求医问诊,花光全部积蓄,欠下巨额债务。不论严寒酷暑,他都是半夜起床,到医院排队挂号,每天熬药、做饭,宽慰照顾妻子。虽然做了4次手术,吃了很多药,但仍然没有治好眼睛。妻子因病痛和失明,对生活失去希望,更不想拖累丈夫,曾几度动过轻生的念头。但张子玉说:“爱林,你放心,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陪着你!”

通过努力打拼,张子玉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让妻子快乐起来,他经常带着妻子外出旅游,和同事、朋友、同学多联系交流,参加公司里的各种活动,帮助妻子重拾自信。他的理解、尊重、关心和支持,成为支撑妻子生活下去的动力。在张子玉精心的陪伴照料下,妻子心境好起来,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张子玉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责任,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心存善良、充满爱心的良好家风,也深深地影响着妻子。2006年的一天,王爱林得知有一个学生因失去父母、拿不起高额学费而准备放弃读大学,就向丈夫提出资助的想法。张子玉当即同意,并和妻子一起到这个学生家中出资相助。从此,夫妇俩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爱心之旅。15年来,夫妻二人共资助40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张子玉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527 张 仁

张仁,男,汉族,1964年3月生,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石窝村村民。

作为家中长子,张仁从十几岁起就和母亲一起撑起五口之家。几十年来,他放弃成家机会,一直悉心照顾瘫痪的母亲、年幼的弟弟妹妹,用爱和善良谱写一曲孝老爱亲的大爱乐章。

张仁1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那时,姐姐出嫁不久,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年龄尚小,稚气未脱的张仁暗下决心,一定要替父亲撑起这个家。从此,他仿佛一夜间长大成人,在家忙里忙外不停歇,外出务工踏实肯干不偷闲,一门心思为家庭奔忙。家里虽然条件不好,但他努力挣钱,供弟弟妹妹3人都完成了学业。

1996年,不幸又悄然降临。母亲因病瘫痪在床,给原本就困窘的家庭带来巨大冲击。为不连累弟弟,也为更好地照顾瘫痪的母亲,张仁坚持带着母亲搬离原先住所,在家门口简单盖起三间小屋和母亲一起生活。

20多年来,张仁放弃成家的机会,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给母亲治病。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带母亲四处求医问诊,走到哪里都惦记着自己年迈、瘫痪在床的母亲。给母亲洗衣洗头、换洗尿布、洗脚按摩,几乎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有时候,母亲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张仁会利用工作空闲跑回家,看一眼才心安。

如今,张仁在一家公司做装卸工。他在工作地附近租了房子,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照顾母亲。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病情稳定、精神状态良好。

528 张志旺

张志旺,男,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

张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和瘫痪的兄嫂,始终不离不弃,尽心尽力,用担当与坚守书写了一段感人故事。

张志旺的母亲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张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细心照料患病的母亲。母亲因为饮食不规律,经常便秘,张志旺就用手一点一点地帮她将粪便抠出来,不嫌脏、不嫌累。2016年9月,张志旺母亲哮喘病复发,一度心脏骤停,被送至重症监护室抢救。在花费了近20万元医疗费后,他毅然卖掉自己2套房产,几乎倾尽个人所有资产,为母治病。

1998年春天,张志旺的二哥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不久,二嫂也瘫痪了。因为兄嫂无儿无女,张志旺便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担。2004年,二哥弥留之际,紧握张志旺的手。张志旺说:“哥,你放心,嫂子以后的生活我来管。”张志旺说到做到,他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嫂子,小到打扫房间、换洗衣被,大到求医问药、送院抢救,每一样都亲力亲为,无微不至,而这一照顾就是近5年。2008年4月,二嫂心脏病发作,临终时,虽然说不出话来,但是眼睛一直看着张志旺,眼神里满是感激。

张志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诚信之星”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529 张顺东

李国秀

张顺东,男,汉族,1974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

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夫妻俩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使他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530 张清江

张清江,男,汉族,1964年9月生,吉林省蛟河市天北镇三个顶子村村民。

面对残障亲人,他不离不弃;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27年来,张清江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位残疾哥哥的生活起居,没有丝毫怨言。他为两个哥哥筑起一道爱的城墙,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张清江的大哥先天性聋哑,三哥三级肢残、伴有智力障碍,两人都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娶妻生子。上世纪90年代初,张清江4年间痛失3位至亲,他的父亲、母亲先后病故,新婚不久的妻子也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留下8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儿子。张清江主动接过照顾两位残疾哥哥的重担,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整整3年,他常常一边照看孩子,一边照顾两个哥哥,洗尿布、熬米汤、缝衣服、扦裤脚、挑水劈柴、洗衣做饭……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有人劝他把孩子送人,也有人劝他把哥哥送走。张清江一个都没有听,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咬牙也要把日子撑下去,照顾好哥哥们和孩子。

两个哥哥虽然有残疾,却是张清江心尖上的“宝贝”。8亩耕地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张清江精打细算,除去日常开销,都是先紧着用在两个哥哥身上。大哥对吃感兴趣,遇到好吃的、没吃过的,张清江哪怕自己不吃也要买给大哥尝尝;三哥腿脚不好,时常腿疼,张清江隔三岔五就去县城给他买药。张清江对哥哥们很大方,却从不舍得为自己花钱,他穿的是村民送的衣服,吃的是咸菜。他们一家日子虽然清苦,却其乐融融,充满和谐与温暖。有时张清江外出办事,时间稍微长点,大哥就会打着手势打听、三哥会用含混不清的语言,问他啥时候回来。

如今,张清江的大哥74岁、三哥66岁,张清江也已经57岁,照顾两个哥哥,他依旧亲力亲为,给他们洗头、擦脸、刮胡子,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街坊邻居提起张清江,总是赞不绝口。张清江说两个哥哥是父母留给自己的宝贵亲情财富,“照顾亲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民们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蔚然成风。

张清江入选“吉林好人”。

531 张景宏

张景宏,女,汉族,1967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沛县魏庙镇卫生院退休职工。

张景宏将5个侄儿侄女接到身边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照顾,含辛茹苦抚养6个孩子直至全部读完大学。她撑起了丈夫兄弟姐妹的9个小家;她精心照料年迈的婆婆,尽心伺奉老父亲。她是大家一致称赞的“最美婶娘”。

1992年,25岁的张景宏嫁给赵本正,那时正是赵家最难的时候,丈夫的祖母、父亲和大哥、二哥相继去世。张景宏把丈夫两个哥哥留下的3个孩子接到自己家。1995年,张景宏的儿子出生。没多久,丈夫体弱多病的三哥将无力照顾的双胞胎女儿也托付给了她,“扩编”成9口人的大家庭,挤在不到80平方米的杂院里。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她曾申请停薪留职去打零工,开过电话亭、送过报纸、做过搬运工。张景宏千辛万苦抚养6个孩子,直至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二侄子在学校填表时,“自作主张”在母亲一栏写下“张景宏”。新婚的大侄子带着媳妇跪在张景宏面前,泣不成声喊着“妈妈”!

手足情深,日夜操持大家庭。丈夫兄弟姐妹9人,家庭难事众多,张景宏的家就像一个指挥部,谁家有事,她总是冲在前面。前些年,大姐重病、大姐夫半身不遂,外甥女生了双胞胎,前前后后都是张景宏操持。二姐半身不遂、二姐夫已去世,这些年也是张景宏帮助他们看病,接济她们。四姐患产后神经分裂症20年,病情发作时只有见到张景宏才肯吃饭,都是张景宏夫妇定期给她打针、买药。

张景宏和婆婆共同生活了15年,从未红过脸。婆婆患肺纤维化病,73岁时病情加重,她精心伺候在病榻前,成了婆婆的“专职护士”。老人大便解不下来,她就用手去抠,从不嫌脏嫌累。5年前,张景宏多年瘫痪在床的父亲病情急剧恶化,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她精心喂药服侍,帮助父亲奇迹般活了下来。在张景宏的照顾下,她父亲一次次闯过鬼门关,亲朋好友们都说,“这些年多亏了景宏这个好闺女!”2021年3月20日,张景宏年近九旬的父亲安详离世。

张景宏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532 张舜华

张舜华,女,汉族,1932年1月生,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退休医生。

张舜华是新安中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年少时,她以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希望,侍奉患病父母,照顾两个妹妹。结婚后,她支持爱人在外工作,持家行医一肩担,独自拉扯大5个孩子,躬身践行自强精进的家风家训。

她孝感乡邻,传承医术继家学。张舜华年幼时,兄长突遭变故夭折,其父痛彻心扉,整日郁郁寡欢。年幼的张舜华暗下决心,传承家学,在陪同父亲出诊时用心观察,认真对照家藏古籍医案悉心揣摩。父亲患病后,张舜华成了家里顶梁柱,无微不至地侍奉双亲、照顾两个妹妹,孝道感动四乡八邻。张舜华聪慧孝顺,终得父亲传授祖传医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大夫。

她内柔外刚,持家行医一肩担。张舜华与爱人李济仁结婚后,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长达22年。张舜华独自在老家拉扯大5个子女,既要出诊治病,又需操持家计,所有苦累都自己一个人扛。她常年身后背幼子、胸前挂药箱,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出诊,有好几次差点翻坠山崖,被群众称为“铁打身体、马不停蹄”。

她传承家训,言传身教育子孙。张舜华秉承“孝悌忠信、自强精进”家训,从自身严起,培养孩子们勤学明辨、自强自立的品格。她手不释卷,躬身垂范引导子女熟读深究经典读物,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山上认药、采药。在她严格教导和悉心启发下,5个子女都事业有成,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

张舜华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533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女,维吾尔族,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处处长。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充满孝心爱心,以超出常人数倍努力,悉心照顾3家6位老人,精心抚养子女,支撑起和谐幸福大家庭,展现新时代女性的责任担当和传统美德。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的前夫是一名刑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当时女儿才刚满10个月。看着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女儿,她强忍悲痛,用一颗勇敢的心迎接生活的挑战,默默承担起照顾4位老人、抚育女儿的重任。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现任丈夫也是一名刑警,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丈夫的拼搏奉献,也是她对丈夫事业全力的支持,默默承担着照顾老人、孩子及家庭的重任。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热爱生活、重情重义,一如既往地照顾已故前夫的父母。在她的悉心照顾下,6位老人相处和谐,聚会出游,共享天伦之乐。近年来,有3位老人先后生病卧床,她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医院、单位、3个父母家成为她常态奔波的三点一线。她的艰辛和付出,亲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却说,我比别人多一对父母,收获的幸福和满足多一份,父爱满满,母爱充盈!在她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勤奋好学、贴心懂事,非常体谅妈妈的辛苦与不易,主动帮助照顾老人、承担家务。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对分管工作高度负责,用心用情服务单位近300位老干部,让老干部时时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经常参与爱心助学活动,扶持成绩优异、家庭贫困的孩子,通过公益平台救济需要帮助的人,还时常去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亲人般的温暖。

阿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534 陈重私

陈重私,男,汉族,199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学生。

陈重私悉心照料残疾的母亲,克服同龄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带着瘫痪的母亲上大学,竭尽全力尽孝心。

肩挑重担,不离不弃照顾病母。4岁时,陈重私的父亲因病去世;11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的母亲,又不幸患上红斑狼疮。从那时起,照顾妈妈,成了陈重私肩上的责任。2018年,为照顾母亲,陈重私毅然放弃省外求学的理想,选择留在海南读书,并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开学第一天,陈重私带着母亲走进校园,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守住这个家。大二时,陈重私的母亲再一次因红斑狼疮病情住院。陈重私每天都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医院和学校,尽心尽力照顾病母。出院后,为挤出更多时间照顾母亲,他把时间分成细致的小段,心里默数着什么时候该喂母亲喝水,什么时候该为母亲按摩,什么时候该赶回出租屋给母亲做饭。照顾母亲,成了他时刻惦念的责任。

赤子柔情,勤工俭学挣家用。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陈重私刻苦求学,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先后获得各类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学习之余,他不仅申请学校勤工俭学岗位,还在酒店端过盘子,在超市搬过货物。每次应聘兼职,他只有一个要求:中午和晚上必须回家,“要回去给妈妈做饭。”陈重私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收到的每一笔捐款、遇到的每一位好人。一路走来,陈重私内心充满感恩。陈重私表示,“会继续好好学习,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将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陈重私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535 陈帼英

陈帼英,女,汉族,1954年12月生,上海巴士电车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30多年前,年轻的陈帼英不幸患上甲状腺癌,丈夫张允庆毅然在术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延续她的生命;若干年后,丈夫遭病魔缠身,先后患上肝炎、脑中风、尿毒症等大病,陈帼英又担起照顾爱人的重担,直至丈夫生命尽头。

陈帼英与丈夫张允庆相识于崇明长江农场,在相互关怀中,两人相知相爱,两颗年轻的心渐渐走近。陈帼英28岁时,被查出患上甲状腺癌,需要立即动手术,但她不敢把真相告诉年迈的母亲。手术前一天,面对“家属签字确认”一栏,张允庆毅然决然表示,“我来签!我陪着你!”随即签下家属告知书,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手术很成功,但医生预言陈帼英可能只有3年的时间。面对巨大的打击,陈帼英甚至想过放弃生命。因怕拖累别人,她多次拒绝张允庆的关心。痴情的张允庆对她不离不弃。在张允庆的悉心照料下,陈帼英的身体奇迹般恢复。陈帼英33岁那年,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不久,张允庆不幸染上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经过治疗被抢救过来,但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几年后,张允庆再遭病魔袭击,突发脑溢血,医生当即开出病危通知。为了救丈夫,陈帼英不惜重金,购买药品为其治病。2006年,张允庆又患上了尿毒症,每周要到医院做两次血液透析……

为了给丈夫治病,陈帼英30多年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张允庆每次疾病发作都是她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将其送往医院。

2019年,相伴30多年的丈夫不幸去世,陈帼英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失去丈夫的悲痛。在居委会和邻居们的关心鼓励下,她才逐渐走出阴影。之后,陈帼英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热情为居民服务。2020年,她挨家挨户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告知注意事项。

536 陈燕梅

陈燕梅,女,汉族,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小学科研主任。

陈燕梅尽心尽力照顾先天失明的双胞胎女儿,让孩子成功回归正常环境中成长。

2004年5月,陈燕梅的双胞胎女儿降生,却因先天性视网膜病变而双目失明。面对残酷的现实,陈燕梅勇敢面对。在她的坚持下,两个孩子3岁上普通幼儿园,不到4岁学习钢琴,6岁上小学,学古筝、学朗诵、学外语,练习瑜伽、游泳和象棋。她还锻炼孩子洗衣、煮饭、搞清洁,在生活上逐步学会自理。每逢暑假,陈燕梅和丈夫都会带上两个女儿外出旅游,上初中后,女儿们也没有因为眼睛缺陷影响成绩,她们已经养成自信、开朗的性格,并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钢琴演奏水平也越来越高。2016年,两人顺利进入郎朗音乐会琴童选拔赛,并获得由郎朗赠送的钢琴,姐妹俩用她们自信、乐观的表现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现在,姐妹俩在生活上已经完全可以自理。有一次,陈燕梅下班回家晚了,回到家后看到双胞胎女儿已做好饭菜,摆放好碗筷,双双坐在餐桌那里,安静地等着她回来吃饭。那一刻,陈燕梅热泪盈眶,她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为帮助更多特殊儿童走入社会,2012年,她毅然从普通班的语文老师转任到特殊教育岗位。在她的努力推动下,西樵中心小学特教班从最初的1个班5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个班22名学生,西樵镇的特教力量从1名教师发展到现在有100人的关爱特殊儿童团队。

陈燕梅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537 现水玲

现水玲,女,汉族,1995年8月生,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四原村村民。

自小被抱养的现水玲,从十几岁就用稚嫩肩膀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料重病“奶奶”和养父兄弟三人,不是亲生胜似亲生,被誉为不忘养育恩、坚守尽孝道的“好闺女”。

26年前,刚满月的现水玲被奶奶一家抱养。奶奶有3个儿子,大伯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三叔患有语言障碍,只有养父尚能干农活、打零工,三人都没有娶妻生子,一家人生活非常贫苦。天生乐观的现水玲没有觉得日子苦,从小就十分懂事,帮忙照顾家庭。后来,养父也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十几岁的现水玲,就担负起家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家务活,洗衣做饭、下地干活样样在行。

2009年,年迈的奶奶被查出咽喉癌,自此卧床不起。14岁的现水玲,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担,也逐渐撑起这个家。每天按时给奶奶喂饭喂水、接屎端尿,每隔几小时给奶奶翻翻身,每隔一两天给奶奶擦洗身子、换上干净被褥。她担心奶奶躺着吃东西难以下咽,就给奶奶单独做一些好消化的流食。在现水玲的精心照顾下,奶奶卧床多年都没生过褥疮,炕上被褥也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同时,她还要照料养父兄弟三人的饮食起居,照管地里的农活。

2015年,奶奶过世。此后,现水玲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坚强地操持着这个家。养父兄弟三人一日三餐、添衣加饭,样样她得管;养父年龄大、身体多病,地里农活她得去干。另外,她一边努力干活挣钱、维持家用,一边偿还盖房欠下的债务。邻居们称赞她,这一家人多亏有水玲,苦了这孩子,是个好娃娃!现水玲说,长辈把我拉扯大,我就该为他们尽孝。

现水玲长大后,村里有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但她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对象“必须上门”。2017年,善良小伙儿成彦飞上门做了现家的女婿。婚后,夫妻俩同心协力,一起照顾3位老人,共同为老人尽孝。如今,丈夫在镇上打工,家里种了7亩多的花椒,盖房欠的债务也都还清了,加上村里给现水玲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给她的伯父、叔父申请了五保户,现水玲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现水玲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

(下转第二十三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