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这一伟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既典藏着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也蕴含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自成立之日起就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时代洪流。回首党的百年征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还是和平建设岁月的艰苦奋斗;无论是越过改革急流、攻克发展难题,还是面对滔天的洪水、肆虐的疫情……每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每一次重大胜利的夺取,都交织着忠诚与勇敢、斗争与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万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精神标识,是在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中历练而来的,是在无惧挑战、担当尽责的行动中淬炼出来的,是在一次次向死而生、敢打必胜的斗争中锤炼而成的。
不怕牺牲的品质、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最生动的体现就是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英雄人物的顽强奋斗、先进模范的忘我奉献。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对狱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先后参加重大战役战斗40余次,身上负伤38处,他说:“共产党员就要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党牺牲,无比光荣。人在阵地在,有进无退、寸土不让!”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把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凝结成特有的政治品格,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一切与困难所作的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既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今天,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交替、“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关口,前进道路上,少不了“娄山关”“腊子口”。当此之时,衡量一名党员怕不怕牺牲、敢不敢斗争的标准更加具体,就是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不敢亮剑,矛盾面前敢不敢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敢不敢挺身而出,失误面前敢不敢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敢不敢坚决斗争。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应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勇气,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努力在担当使命重任中当先锋,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打头阵,在攻克艰难险阻中站排头,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坚定、政治品格更鲜明、斗争精神更昂扬。
玉不精琢难成器,铁经百炼方成钢。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不会与生俱来,既需要在长期思想淬炼中强化,也需要在经受斗争历练中升华。每名党员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立场坚定、无所畏惧,做到入党时所宣誓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同时,还须主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多在困难矛盾多的地方、在严峻复杂的时候、在处理急事难事中经受磨炼,多在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克服各种危机困难、同各种错误思潮和歪风邪气的斗争中进行锻炼,一以贯之砥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过硬本领,炼就共产党人的硬脊梁、铁肩膀。
政治品格的锤炼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锤炼政治品格,关键是要永葆战士的姿态、战斗的状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工作实践、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以责之所在、舍我其谁的担当,把党作出的决策指示坚决贯彻好,把党赋予的使命职责坚决履行好,把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坚决完成好,在实际工作中见精神、见品格、见成效,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