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机翼下,人头攒动。人群之中,王志勇看到运-20特别兴奋。
在空军某场站油料助理员岗位上干了5年,王志勇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款先进的国产大型运输机。
此刻,兴奋的不只王志勇。在某飞行试验研究院,各型飞机起起落落。巨大的轰鸣声浪下,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的学员们一下子围住工作人员,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某飞行试验研究院,只是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现地教学的其中一站。5月下旬,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百余名师生深入陆、海、空、联勤保障部队、军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开展现地教学活动。
这是一次震撼之旅,也是一次振奋之旅。一路上,他们留下了对使命、对未来的诸多思考……
走出校门,放眼未来,他们更加理解了肩上的使命
人群里,挤在最前面的是何庆。
考上研究生前,学员何庆在陆军某边防团工作了7年。他对军工企业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
如今,眼前的景象让何庆震撼不已——导弹升空,战机列阵。部队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的背后,是军工企业的发展与跨越。那一刻,何庆突然意识到,自己和战友们生逢其时,有幸处在一个伟大时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对我们实行科技封锁,无数军工科研人和部队官兵接续奋斗,才有了祖国今天的国防科技事业。”学员陈家启来自战略支援部队,平时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曾向家人说起的他,如今更加理解了肩上的使命。
曾参加朱日和演习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学员逄中昌,写下了关于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思考;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的学员刘策,每到一处都写下一首诗作为纪念。“看到的世界越宽广,就越觉得责任重大,越能有更多的思考,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刘策说。
“开展现地教学,不是偶尔去某个地方听听讲解、看看新鲜,而是要真正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联教联训平台,给学员以启发和思考。”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领导介绍,他们与数十家军地企业、爱国教育基地签订联教联训协议,每年选一个方向、每次定一个主题,开展大规模、成体系、成主题的现地教学。
如今,在该学院,总有师生走出校门,“一拨刚回来,另一拨又出发”。
身临其境,激发了强烈责任担当
在某弹药仓库里,攻读卫勤专业的刘策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由于工作环境艰苦,许多仓库官兵都患有关节炎。刘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些官兵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巡诊,争取研发一套适用于他们的卫生防护装备。”
这样的思考,也发生在军事物流专业学员杨朝江身上。参观某战略投送基地时,巨大的货运站、立体仓库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让不少学员纷纷联想到那些大型物流企业。此刻,杨朝江却在思考“未来战场上,物资如何远程投送、伤病员如何后送”。
每到一处参观见学,教员们都会准备一堂丰富的理论课;每天晚上,师生们都要围坐在一起,探讨白天的所见所闻。
来自武警某部的女学员刘子珺,忘不了那次延安现地教学。那是一座大西北随处可见的山,近乎垂直的山坡上,杂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下数百米深的悬崖。教员告诉刘子珺,当年,红军官兵就是从这个山坡上冲下去,打响了青化砭战役。
“看山不是山,而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是未来战场上的一块高地;看水也不是水,而是‘逝者如斯夫’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该学院联合装备保障系主任宋振国形象地比喻现地教学的初衷。
“几万人打几十万人,书本上只是抽象的数字。但当你真正踏上这片战场时,才会发现历史是那么鲜活。”山上的一草一木仿佛变得不再普通,学员们拿着地图站在曾经的战场上,教员在课堂上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如果换成你,会怎么打仗?”
身临其境的思考,让这群年轻人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
坐在烈士墓前开党小组会,刘子珺还未开口就已经泣不成声;某边防旅排长周海伦被纪念馆里的一张老照片深深打动——一个孩子正在炮火硝烟里哭泣,已是2岁孩子父亲的他说:“为了孩子,我也会上去拼了。”
一堂堂现地教学,悄然播下不负韶华的种子
对于吴刚来说,这次现地教学是一次“回家”。
踏出高铁站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吴刚再熟悉不过。他的家,距离现地教学的地方不到3公里。军校毕业后,吴刚一直驻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线上。如今再次回到家乡,他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
这些故事,给吴刚和战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年,我国首次核试验任务,官兵们不顾生死依次穿越爆炸中心区往返取样;那年,某机组人员为了避开群众,放弃迫降机会,全部壮烈牺牲……
“都说担着重担的挑夫走路比行人快,可谁不愿意累了停下来稍微休息,看看美丽的风景呢?”吴刚说。
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看到年轻试飞员的青春遗像时,刘策突然想起一句话:“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海军学员吴玉则想起了另一句话:“你之所以感到当下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一堂又一堂现地教学,激荡着学员们一句又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悟。
连日来,看到民用C919大飞机和军用轰-6K、运-20等大国重器,刘子珺的耳边一直回响着一位先辈振聋发聩的话:“中国如果造不出自己的飞机,就如同折断了翅膀的飞鹰!”
7天的现地教学时间很短,但使命的种子已经悄然播下。这群年轻的军官,未来注定可期。
图①: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学员参观野战医疗救护现场演示。
图②:某基地战士向学员展示装备操作。
图③:在学院军事体育运动会上,学员冒雨进行手榴弹投掷比赛。
王雪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