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把官兵带得很有血性,把部队带得虎虎生威。”
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打赢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制胜力量。只有重视培养官兵舍我其谁的豪气、敢于担当的勇气、所向披靡的虎气,才能擦亮战斗精神的利刃,坚决做到练兵不懈怠、备战不松劲、打仗不怕死。
然而,现实中,个别官兵信奉“唯武器论”,认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才是左右战局的决定因素,因而觉得战斗精神不重要;有的带兵人片面强调“厚爱”,忽视了“严管”,使一些战士产生了当和平兵思想,不想吃苦、吃不了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纠治的思想和行为。
战斗精神从何而来、如何培育、怎样发扬?即日起,让我们跟随前方记者走进陆军某部,从铸牢理想信念、弘扬英雄精神、强化使命担当等多个维度,探寻战斗精神在新时代练兵场上生根开花的奥秘。
——编 者
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陆军某部高原驻训宿营地与炮阵地之间,阻挡了队伍前行的脚步。
“党员骨干跟我上!”某炮兵营干部眉头不皱一下,带头挽起裤腿冲了下去。紧接着,全体官兵争先恐后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一起码袋堆垛、设置桥板……
时值夏日,但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仍寒意袭人。官兵们站在冰冷的河水中,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却没有一人退缩,现场一片热火朝天。3个小时后,一座坚固耐用的桥梁顺利架通。
河流再宽,挡不住官兵前进的脚步;冰水再寒,抵不过官兵高昂的斗志。在高原,记者时常能看到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驻训场上,嘴唇干裂、皮肤黝黑的年轻官兵一丝不苟地操作着武器装备,始终斗志昂扬;演练场上,官兵们强忍着高原反应,突破身体极限,穿插十几个小时完成预定任务……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周旭亮看来,理想信念是强化战斗精神的指南针,一茬茬官兵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在高寒缺氧的高原驻训场焕发出顽强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所在。
“有人疑惑,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和丰富的今天,顽强的战斗精神意味着什么?官兵们在高原驻训中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可以说明一切。”某团政委席涛说,那是官兵们面对极度艰苦条件的从容淡定,那是不惧一切困难挑战的高昂斗志……
“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这是某旅很多官兵写在钢盔内侧的一句话,也是某营烈士郭豪的座右铭。
2018年高原驻训,年仅19岁的郭豪永远倒在了演习冲锋的山头上。这个生前乐观开朗的小伙子,把面对困难挑战时那种顽强拼搏、绝不放弃的战斗精神火种,播撒到了驻训官兵的心中。
初上高原时,许多官兵或多或少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从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敢于牺牲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从常态开展“学战史战例、看红色影片、讲战地故事、当英雄传人”到身边榜样现身说法……在探寻红色基因内核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原驻训官兵意识到:忠诚使命、敢打必胜,是一名革命军人必须时刻擦亮的精神底色。
“如果有一个连队参加,希望是‘抢险先锋连’;如果有一个人需要冲上去,希望是我。”驻训时,某宿营地域河水暴涨,在两岸河堤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垮的危急时刻,“抢险先锋连”党员干部齐刷刷站了出来。某摩步营两个月内调整部署至大大小小10余个点位,某侦察营一周搬了6次“家”,官兵们打起背包就出发,党让干啥就干啥,始终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单位误时误事。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战斗精神之于战士,就像钙质之于身体一样,没有战斗精神,军人的脊梁就硬不起来!”某炮兵营营长冯文年告诉记者,走上高原的第一课,部队就组织官兵参观野战旅史馆、营连荣誉室,感悟辉煌战史,学习先辈精神;面向战旗举行宣誓仪式,引导官兵通过一面面荣誉旗帜,重温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革命信仰在每名官兵心中生根发芽。
前不久,上级赋予该营“三分钟完成射击准备”试点任务。冯文年带领干部骨干把“家”安到阵地上,顶着风雪严寒持续坚守40余天,预想每一种可能、研判每一种情况,专门选择雪原、峡谷、冰川等地域,区分不同射击距离、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海拔高度和空气阻力,反复算诸元、练战法、改方案,不断挑战人装极限,最终在上级组织的考核中超预期实现目标。
“离家远了,离打赢更近了。”某部四级军士长李志顺赴高原驻训前,孩子刚刚出生。他告诉记者:“革命年代,前辈英雄舍生忘死,是靠着信仰信念的支撑;练兵备战,我们‘一家不圆万家圆’,同样也是为了信仰信念。”
信仰之光点亮青春灯塔,砥砺官兵不断矢志打赢、奋力前行。前不久,他们千人百车穿过冰封雪岭,驱车数百公里抵达某陌生地域进行高原实兵实弹演练,官兵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首发命中、首群覆盖”,检验了装备效能、打出了高原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