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阿坝,是15年前重走长征路。2006年6月15日在汶川映秀午餐,然后便走进一段难忘的岁月——从四姑娘山到小金县,翻越梦笔山,在红原县瓦切乡拜访流落民间的红军战士,在若尔盖参观“包座战役”“巴西会议”纪念地,在松潘川主寺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园……
我当时正值壮年,踌躇满志,一路上都在听红军的故事,想象那群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人如何在风雪中跋涉,如何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攻关夺隘,甚至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就是那个背着锅前进的红军战士,就是那匹驮着印刷机的老马,就是那个父母牺牲后留在藏区并最终成为藏民的红军娃……在一个叫巴朗山垭口的地方,从车上下来,我很快就发现我不是他们。那是夏天,也是氧气相对饱满的季节,可我还是晕头转向,脚步飘忽,胸口好像堵着石块。那个瞬间,我再想象当年的红军、当年的战争、当年的迁徙……已经想象不出来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羸弱和另一群人的顽强。
第二次到阿坝,是13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汶川大地震后,我的老部队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第一时间抵达汶川。我稍后从成都、都江堰转道汶川,沿途所见,山河破碎,道路变形,桥梁扭曲。余震像一只痉挛的手,神经质地泼洒泥石流,一会儿挡住去路,一会儿撵在屁股后面追赶。那一路上,我的心中充溢着悲痛、担忧、焦虑。在汶川一周,老部队的战友带我走访了一线抗震救灾部队,那些英勇悲壮的故事常常让我彻夜难眠。就在汶川的帐篷里,在余震的伴奏声中,我的电脑键盘犹如奔腾的马蹄,嗒嗒嗒,嗒嗒嗒……我从几百万字的素材资料里,看到了“铁军”“猛虎师”“装甲师”的身影,我庆幸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尽管我没有像他们那样最先抵达灾区,用双手从废墟里抢救生命,可是,当我转身回到老部队之后,我就是一名战士、一名老兵,我跟在他们的后面前进,记录他们的故事。
前两次到阿坝,都是带着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控制着我的神经,没有来得及认真打量她的美丽。而这一次,我才有机会平心静气地一段一段地走,一段一段地看,一段一段地回忆。阿坝,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同我的生活、我的创作、我的精神,竟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似乎成为长久高悬在我思维世界上空的一道彩虹。15年前,在红军走过的路上,我写下《冶炼之路》《跟着黑锅前进》《红军柳》等散文;13年前,我写下散文《问天下谁是英雄》《绝地穿插》、中篇小说《天堂信号》等作品。可以说,阿坝——具体地说,四姑娘山,在我的心目中,首先是一座英雄的山,然后才是一座美丽的山,一座因为神奇、因为磨难而更加美丽的山。
那天,我们从成都出发,向四姑娘山开进。目之所及,群峰叠翠,蓝天白云丽日,一路春意盎然。进入阿坝州境内,公路两侧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渐次多了起来,仿佛听到茶马古道马队的铃声,也仿佛看见当年红军路过藏区、羌寨时民众箪食壶浆的身影。
过了一个垭口,蓦然看见山坡上几个红色大字——映秀镇。多么熟悉的名字,多么难忘的记忆!刚想喊一声停车,已经来不及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不好掉头,我只好默默地回眸被林木掩映的山坡。映秀,不知道是谁给这个地方起了这么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不知道这两个字里面蕴含了多少内容。15年前,我在这个镇子上吃过午饭,13年前再来,已经找不到那家客栈了。这次我又来了,山坡上那3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红色大字让我心潮澎湃,我似乎听到了它的诉说,看到了一个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不屈的身影,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我们挥手致意……
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巴郎山隧道之前,在一个服务区休息。我走到公路对面,看见峡谷里河水翻滚,河岸上依然留存着泥石流的痕迹。这条河谷,13年前我跟随老部队的战友徒步走过。至今仍然记得,有一天上午,在前往一个村寨的途中,看见对面山上鞍部,站着一头黄牛。它以立正的姿势向我们行注目礼,长时间一言不发。我们看不见它的眼睛,却能感觉得到,它的眼睛里仿佛流淌的是信赖和期待。2008年春夏之交,在这个地方,犹如神兵天降的解放军官兵就是保护神——对于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来说,都是。
第三次来到阿坝,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脚下的这条路,是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一条艰苦卓绝的路,是一条摆脱了绝境通向胜利的路,也是13年前解放军官兵用血汗打通的生命之路,更是一条通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希望之路。凝望远处的雪山,呼吸清新的空气,我感觉我和这个地方早就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仿佛我们早就认识,早就成为战友,早就相依为命。
我们在四姑娘山活动了4天,风景美不胜收,四面八方都是雪山,每一个画面都让人陶醉。据说,距此178公里以外的成都,每年有50多天可以看见四姑娘山的主峰。这个能见度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天空更加纯净了。
5月17日早晨,我们从四姑娘山镇出发,前往成都双流机场,准备返程。我跟同行者商量,能不能在镌刻“映秀镇”那3个字的石壁下方停留一下。大家一致同意,司机也悉心研究了路线。大约是因为来路和返程视野不同,在那段路上,车速放慢了,十几双眼睛搜索前进,可是一直没有见到那块石壁。担心误机,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又正好遇上修路,只得绕道,绕得心烦意乱。就在大家沉默不语的当口,突然听到车内一声惊喜的呼喊:看啊,在那里!
蓦然举目,但见蓝天之下,半山坡上,绿树丛中,阳光怀里,“映秀镇”三个红色大字,迎面扑来。
那一瞬间,我想到了天意,看到了无数双深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