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为什么“没事儿”也爱去连队转转

——与海军陆战队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洪昂一席谈


■陈  岩 本报记者  张  良

洪昂,海军陆战队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历任排长、指导员、组织干事、宣传处副处长等职。

相比目的,有时候方法更重要。方法错了,初衷再好,也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听起来简单的“到连队转转”里也有学问。不会“转”的,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甚至假象,还打扰基层;会“转”的,往操场上打眼儿一望,进炊事班、饭堂一闻,碰到战士随口一问,便切准了基层的“脉象”。

今天,我们邀请海军陆战队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洪昂做客“基层有约”,谈谈“到连队转转”里的门道。

主持人:张  良

记者:听说您有事儿没事儿都爱去连队转转,“有事儿”去连队转转是为了调研,“没事儿”也去连队转转是为了什么?

洪昂:3年前,我刚到我们旅任职。任职之初,想法很简单,就是走出办公室,和官兵们相互认识一下。首先是让官兵认识我,知道我的模样、说话的声音和走路的姿态,去除神秘感、距离感。另一方面我也想认识一下连队官兵,能多喊出一位战士的名字就多喊出一位。我至今记得10多年前自己刚下连时,被团首长喊出名字的温暖,因为当时会觉得我这个刚毕业的新排长,也在团首长关注的视野里。

后来到连队转得多了,我渐渐发现,其实“没事儿”去连队转转比“有事儿”去连队转转更重要一些,因为不抱直接目的地去连队转转,了解到的情况反而更全面、更真实。

记者:就是说您不抱目的地去连队转转,连队官兵会放松下来,呈现更真实的一面。但毕竟您的身份和职务在那里摆着,常去连队转难免会给他们造成一定干扰吧?怎样把这种干扰降到最低?

洪昂:刚开始,干扰是难免的。因为对连队官兵而言,有旅领导过来,他们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个展示工作、展示形象的好机会。连队官兵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我能否通过自己的言行改变他们的认识。我清楚地记得上任之初刚转到一个营时,就听到哨兵“警觉”地用对讲机通知各连……这可怎么办?

后来我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凡是“没事儿”去连队转时,一是尽量只闲聊不直接问工作,二是只倾听不表态,什么也不表扬,什么也不批评。这样坚持的时间久了,效果逐渐显现,我现在基本可以自由地到连队转,连队官兵也可以自在地做自己的事。

记者:能达到这一步不容易。我理解您给自己立这两条规矩是作了一定的取舍,相比“检查与督导”,您更多选择了“全面和真实”。

洪昂:是的。刚开始我一不小心就会违反这两条规矩。本来我们时间就很宝贵,所以觉得去一趟连队总要当场解决几个问题才值得。于是难免一不注意就开始居高临下、“一二三四”地作指示,似乎没有这些心里就不踏实……

但后来我努力克制这种冲动,就把去连队单纯地定位成“数据采集”,每次去就是多认识几个人,多听一些故事。随着积累的增多,这些真实的基础数据反而会更好地反哺工作,这样再作决策才更契合基层实际,更能打到点子上。

记者: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延迟满足”,看来领导干部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也应该适当地“延迟表态”“延迟决策”。最后问一下,您常去连队转转,有什么具体收获?

洪昂:很多好的想法就是在与连队官兵聊天中“灵光乍现”的。

比如最近,我在连队听到的一件小事就给了我很大启发。一位去年刚刚退伍的战士给连队指导员打电话时吐露心声:当时抱着跟风的心态,选择了退伍,但一回去就后悔了。退伍这一年总是想起在连队时的场景,总想着要是没有退伍该多好,可惜没有后悔药啊……

我当时一听就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是允许退伍战士后悔呢?!我随后带着机关的同志进行了调研,发现其实不少战士是一时冲动或者盲目跟风选择了退伍,但一回去便后悔了。当然,我们现在允许战士退伍后选择二次入伍,但他们又需要从新兵干起,这样既浪费部队的训练资源,又耽误这些战士的成长,所以我就想,将来有没有可能设一个“允许后悔的过渡期”,战士们在退伍半年或一年内愿意二次入伍,可以优先应征,然后定向补充到原部队、原岗位,并且承认之前的服役经历,直接授予对应的军衔。如此,必然对部队战斗力的保持与提高大有益处。

当然了,我这个想法还很不成熟,还需要更多的调研和更全面的思考。我也是想借“基层有约”这个平台和全军的战友作个交流。

可以说,自从养成了“没事儿”到连队转转的工作习惯之后,连队所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另外,我爱去连队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眼睛要每天看到战士,心里时刻想着战士,借以警醒自己:身为一名机关领导,在考虑问题、作决策时万万不可掉进“屁股决定脑袋”的沙坑,而应该通过多去连队转一转,让自己“屁股”不至于悬空,“脑袋”多靠近官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