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哨声响起,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列兵林成龙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了本月第一次武装5公里考核。
眼看剩下最后1公里了,林成龙步伐变得沉重起来,几名战友陆续超过他,他明显感到自己在“向后滑”。这时,湖边那排巍然耸立的全军英模雕像映入了他的眼帘。肩扛沙袋的舅舅李向群,仿佛在清新的晨光中注视着他。林成龙瞬间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林成龙,22分钟!”冲过终点,听到成绩进步了,林成龙内心无比欣慰。去休息区时,林成龙停下来,朝着雕像的方向凝望了片刻。
回到宿舍后,林成龙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舅舅一身军装,笑容坚毅。林成龙入伍那年,外公把这张照片郑重地交给了他。
林成龙没有见过舅舅,但常常听家人提起他。外公常常叮嘱他:“舅舅是全家的骄傲,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像舅舅那样的人。”
8月22日是舅舅的忌日。每年的这天,林成龙会随全家人去为舅舅扫墓。有一年,正巧一群官兵也在为舅舅扫墓。他们神情庄重,现场氛围肃穆。
舅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长大一些后,林成龙更加好奇了。舅舅牺牲后,外公放不下思念,将舅舅的卧室维持原样:地上有几张舅舅上学时在学雷锋小组为同学做的小板凳;桌子上摆着舅舅的书和日记本;日记本旁是舅舅在部队时给家里写的信,信中写道:“我们是抗洪抢险的先锋,哪里有洪水,我们就要先到哪里……”
在舅舅的房间里,外公曾给林成龙讲起舅舅的故事。1998年夏,舅舅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抗洪抢险。期间,舅舅主动报名参加突击队,在左脚受伤的情况下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两次从病床上爬起,拔掉针管、扛起沙袋,奔向大坝;四次因极度虚弱晕倒在堤坝上……看着外公的眼角泪珠不断,林成龙内心深受触动。
每次听外公讲完舅舅的故事后,林成龙都会想象舅舅当年抗洪的样子。参军入伍的想法,渐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2020年,18岁的林成龙看到了征兵消息。他把当兵的想法告诉了外公。外公眼里闪着泪光,欣慰地拍了拍林成龙的肩膀。
入伍前,外公带林成龙来到家乡的李向群事迹陈列室。这不是林成龙第一次来,却是感受最深刻的一次。纪念馆中,舅舅穿过的救生衣,睡过的竹条床……每一件他都那么熟悉,此刻再次重温、细品,一种带着传承的使命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离家那天,在车站,外公轻轻地摸着林成龙的脸庞,温暖的阳光洒下来,爷孙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林成龙想,外公当年送舅舅当兵时的情景,是不是也是这样……
列车渐行渐远,林成龙来到了他军旅生涯的出发点——塔山英雄团,一支饱经血与火考验、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也是舅舅生前所在部队的兄弟单位。
新兵连的训练节奏快、强度大,林成龙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有时间就练习整理内务、强化弱项课目……
每到周末,林成龙会给外公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外公,常常很开心。对林成龙来说,每一次向外公讲述自己的进步,他都感觉在时空的长河里与舅舅更“亲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