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又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牺牲》。
这当然不是巧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揭示着这样一个“铁的必然性”——唯有“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无畏牺牲,才能让一个民族迈出风雨兼程的脚步,才是一个政党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检索百年前的各种报刊不难发现,苦难与苦闷,是那一段泛黄的历史底稿中最常见的词汇。正如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到,残酷的资本压榨,恰恰产生了它的“掘墓人”。风雨如磐的民族苦难,成为了先锋队的集结号。
列宁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打碎旧世界锁链的宣言,从来都不是金相玉质者的侃侃而谈、请客吃饭。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历史凛冽的语境中对英雄的诠释,不仅需要具备精神的纯度、人格的高度,同时还必须拥有血液的热度。
负弩前驱,这是古人留下的充满激情与铁血的成语,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准确刻画——负弩者,携带武器;前驱者,斩关夺隘、剑及履及、奋勇向前。
史学家曾给出简洁而明晰的论断:“历史,就是人。”一切难关险境,都在锻造着创造历史的人。
80多年前的夜色迷雾中,8.6万余名红军在月光下悄然蹚过于都河撤离瑞金时,并不清楚将去向何方,并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更不知道队伍里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战友不足十分之一……
他们不是迁徙的候鸟,而如逐日的夸父。他们不知道将会遇到怎样的险关困境,却用脚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
革命理想高于天,万水千山只等闲。
奇兵四渡之赤水河、铁索横江之泸定桥、红旗漫卷之六盘山……探访过长征之路的一些重要地域,虽然已难回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但在对红色印记的温习中,除了厮杀场景的回放、战场态势的解读,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
有一句话叫“杀开一条血路”。对于长征,这不是形容而是写实。事实上,长征路上的许多战地,如果纯粹就军事地理价值和作战需求而言,未必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甚至是兵家弃舍或回避之地。然而,为了挽救民族危难,寻找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军队,偏偏要从兵临绝境、杀机四伏中搏出一条路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写下的激昂文字,“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当年的法国《人道报》对这些“英雄好汉”有过这样的评论:“英勇的中国同志的民族精神,突然像一道新的万里长城耸立起来。”长城,是一种披坚执锐的身姿,是一种经山历海的存在,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逻辑——山河属于不屈不挠的屹立者。
1933年7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我军最早的军人誓词,第一条就写得分明,“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何谓“奋斗到底”?那就是即便倒下,身躯也要作为醒目而耀眼的路标,始终指向胜利,“不胜不休”。
——“寸土千滴红军血”的湘江之战中,26岁的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陷敌包围,得知中央纵队已经安全渡江,大呼一声“大功告成,死而无憾”,毅然饮弹自尽……
——彭雪枫师长的警卫员被反动派活埋在洪泽湖,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在整个身躯被掩埋时,坚定地把手高高举起,左手伸出4个指头,右手竖起大拇指。人们明白了,他想说的是:新四军、胜利!
——地下党员陆延年从事秘密工作时不幸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他在一双筷子上刻下这样的留言,“人生的过程便是斗争,斗争的结晶便是经验”。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风雨兼程的人,他们从不畏惧在披荆斩棘中洒血前行。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英勇奋斗中,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留下姓名的,尚不到十分之一。秉承忠诚的血脉,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这样的队伍,构成了一个民族改天换地历史叙事中最有价值的导读。
土地,给了像土地一样淳朴的农民;蓝天,给了像蓝天一样纯洁的孩子;红旗,为鲜血染红经纬的先烈飘扬……
战斗,从未止息;脚步,从未止息。
新中国百废待兴。兴,意味着一场新的长征。面对一片凋零的民族工业和落后的农耕业,加之帝国主义处心积虑的封锁,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史诗般激越的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拔剑何峥嵘,侠骨磨青天。”几十年时空叠影间,在新中国光荣的征程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面对内外挑战,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续写着史诗般的胜利。
有血与火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有挺起民族脊梁勇铸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有力挽狂澜的1998年抗洪决战、有注定载入世界反贫困史册的脱贫攻坚……
每一次闯关涉险的战斗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数字震撼着我们——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战场上,我军13万救灾大军中有4万多名共产党员、近万个基层党组织,在最危险的一线有2000多个“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2020年初春,党旗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第一线最明亮的色彩,“我先上”是共产党员共同的语言与“特权”,2.5万余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
数字有时并不枯燥。它会告诉你什么是胜利的源泉,什么是前行者的激情。它会让你读懂歌德的一句话:“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部百年激荡史,无数英勇奋斗人。这就是一个政党的红旗谱、一个民族的胆剑篇、一支军队的热血颂!
千年夙愿 今朝梦圆
■宋 歆
夏日的乌蒙山,绿意葱茏、生机勃发。
位于大山深处的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一座座灰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依山而立,点缀在茫茫无际的万亩林海之间。
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宣布赫章县等9个贫困县脱贫出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曾经“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的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林茂粮丰的小康村。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然而,放眼人类历史长河,彻底摆脱贫困一直是近乎无解的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为改变乡村的贫困面貌不懈努力。
大时代更见大担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随后不久,习主席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
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秦巴腹地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回荡在山川河流间,与贫困的背水一战在十余万个村庄打响。
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2021年2月25日,华灯璀璨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梦圆时分。这一刻,当惊世界殊。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主席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镌刻在人类的厚重史册上。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画卷里,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亦有“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真正把这件天大的难事办成了、办好了。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世界期待着中国答案。
陕西省平利县,一座扶贫产业园定格了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五级书记同框”的珍贵瞬间。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主心骨”。8年来,习主席先后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层层压实责任,“抓一把手,一把手抓”。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堡垒往往最难攻克。为了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其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1800多名扶贫干部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在偏远贫困的山区,活跃着“北京医生”“上海老师”,迎来了“广东专家”“浙江工程师”……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山沟沟,960多万人“挪穷窝”,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的贫困群众开启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一串串鲜活的故事与数字,将“社会主义不能消灭贫困,只能使贫困普遍化”这一西方论断彻底推翻。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脱贫攻坚的“加试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军令状”立下,神州大地,大江南北,在与疫情的常态较量中,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实施挂牌督战、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有力,如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令人倍感振奋的圆梦时刻,又何止脱贫攻坚。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8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也进入了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天,中华民族新的梦想正在绽放,新的号角正在吹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呼唤我们同时间赛跑、与历史并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对前行路上的机遇与挑战,习主席再次发出号召:“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