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烟漠漠雾霏霏,浓雾笼罩着西南边陲的吕良山。
5月上旬,“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所在的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官兵整队完毕,准备对吕良山上的43号雷场进行搜排,销毁未爆弹。
硝烟远去,危险犹存。笔者跟随扫雷官兵的脚步,实地见证了他们在生死边缘展开搜排作业的步步惊心。
两个多小时的行车途中,随处可见印有骷髅标志的“雷区,禁止入内”的石碑,让人望而却步。可在杜富国英雄精神的激励感召下,扫雷官兵没有一人退缩,一次又一次递交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力透纸背。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教导员黄建军介绍,按照传统,任务分队官兵在一片将要开辟的雷场面前,向党旗庄严宣誓。每次执行扫雷排爆任务,他们都会成立由干部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队,战斗在官兵的最前面;每扫完一片雷场,将土地移交给人民群众前,官兵都要手挽手来回走上好几趟。
雷区山高坡陡、雾浓地湿、草深林密,只能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先爆破,后用排雷器查排。可雷场爆炸物种类多、密度大、埋设复杂、性能极不稳定,扫雷过程异常危险。
战斗中,扫雷器发出的“滴滴”声此起彼伏。突然,一阵急促的“滴滴滴滴”警报声格外刺耳,“班长、班长,这里发现一枚地雷。”战士叶爽声音有些颤抖。四级军士长何建国沉着回答:“退后点,让我来!”
只见何建国慢慢趴在疑似地雷的物体前侧,拿起探雷针轻轻探测,用小刷子轻柔缓慢刷去浮土,地雷浮现后又轻轻握住两侧……排除险情后,他长长呼一口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向身后的叶爽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结束10多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官兵们脸上开始有了轻松的笑容。回营的运输车里,扫雷兵们唱起了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参加扫雷任务很光荣,我要努力成为像杜富国班长那样的好兵”“今天发现人生中的第一颗地雷,我不知所措,有些紧张和害怕。尽管没能亲手排除,但我知道距离我排除它又近了一步……”回到营地,翻开列兵叶爽的日记,扉页上写着的“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几个字,字体端正而有力。
党有指令、万死不辞;人民召唤、生死无惧。一代代扫雷官兵始终认为,担当不是一道“选择题”。他们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把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熔铸为雷场上的一次次舍生忘死。执行边境扫雷任务以来,扫雷官兵已经有6人牺牲,上百人光荣负伤,涌现出“一等功臣”付小科、“排雷英雄”蒋俊峰、“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等先进典型。
组建以来,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1000余次,搬运扫雷爆破筒等物资10余吨,在边境183个村寨留下了英勇无畏的足迹,先后把排除雷患的60多平方公里土地交还给了当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