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照耀雪山,寒风呼啸四野。夏日的高原某地域,新疆军区某团坦克三连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地面上坦克履带碾压的印痕清晰可见。
山高坡陡,怪石嶙峋。随着坡度攀升,资深驾驶员高洁驾驶坦克的速度越来越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踩刹车、换挡位、松离合、轰油门……动作一气呵成,排气管冒出滚滚浓烟,坦克依然纹丝不动。高洁再次换挡,将油门轰到底,没想到坦克直接熄火“罢工”。
“坦克爬坡已到极限角度。”听到高洁的报告,连长毕宏森叹了口气,眼睁睁看着蓝军分队从视线里消失。
“地形选择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坦克的极限爬坡角度,这是演练失利的重要原因。”复盘反思会上,毕宏森主动检讨。
除地形选择考虑不周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不可忽略——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驻训场环境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该团官兵首次在此地驻训,体能消耗较大,高原反应强烈。同时,装甲装备也容易“水土不服”——出现发动机动力下降、后燃期延长、车辆不易启动等问题。
“练兵备战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的耐力长跑,决不能让‘生命禁区’成为打赢盲区!”面对挑战,该团专门邀请装备厂家的技术专家,会同各单位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技术攻关小组,选择各类地形、环境反复试验。他们详细记录坦克机动极限速度和爬坡角度,潜心探寻避免装备在高原环境下出现问题的良策。
“通过反复调试,我们有效破解因天气严寒、氧气稀薄导致的柴油燃烧不充分、发动机功率不足等问题。”该团装甲技术工程师王晓江告诉记者,经过数日奋战,他们终于找到调节供油角度的最佳平衡点,装备机动极限速度和爬坡角度相比之前均明显提高。
人装结合以战领训,研究战法以训促战。高原驻训以来,该团官兵紧盯实战需求,结合高原环境特点,不断构设险难训练环境,充分发挥人装结合的最大效能、挖掘装备极限性能、创新训练内容,促进战斗力提升。
记者在高原某驾驶训练场看到,一辆坦克飞驰,以极限时速攀爬至坡顶……训练结束,驾驶员沈龙感慨道:“练至极限,更练出打赢信心。”
合成三营营长李朝辉介绍,他们将人员按技术等级分层组训、过关升级,同步开展人员心理极限、装备技术极限训练,激发官兵身体潜能、挖掘装备性能,不断推动部队战斗力实现新跃升。
短 评
激发潜能离不开“必要难度”
■周兆亮
没有人知道,未来战场中的极限在哪里。当极限不再成为“极限”时,提升的不仅仅是战斗力,更是官兵打赢的必胜信念。
练兵备战是千锤百炼的过程,人装的极限能力往往是逼出来的。只有平时多挑战“不可能”,主动打破“天花板”、突破“极限值”,才能在战场上焕发出巨大潜力。
心理学认为,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离不开“必要难度”。突破极限,往往要冒更大的险、流更多的汗、付出更多的精力。彪炳史册的长征中,红军将士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每次战斗都在挑战极限、超越极限,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战场较量处处充满极限挑战。只有突破自我,将技能练到极致、武器用到极致,才能在未来战场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