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个镌刻在当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名字。
雷锋精神,一座屹立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丰碑。
初夏,记者一行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重温这名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又不凡的一生。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户穷苦人家,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靠吃‘百家饭’过活。”纪念馆副馆长赵杰告诉记者,1949年,望城解放,雷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了学、读了书,还加入了共青团。
“新旧社会的巨大反差,让雷锋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漫步“先锋少年”“新式农民”“模范工人”等展厅,赵杰指着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介绍,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雷锋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当学生,他是先锋少先队员;当农民,他是优秀拖拉机手、治水模范;当工人,他是标兵、红旗手、先进工作者。
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来到抚顺,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不久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者在展出的雷锋日记复印件上看到,他这样描述自己入党时的心情:“今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
下连后,雷锋成为一名汽车兵。馆中陈列的那辆“嘎斯51”型卡车,就是他生前亲密的“战友”。
“这辆卡车磨损严重,是当年连队的‘耗油大王’。”赵杰介绍,雷锋下连后主动申请接手这辆旧车,通过精心保养和反复排查耗油原因,最终摸索出一套节油窍门,将这辆“耗油大王”变成全连“节油标兵车”。
“雷锋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赵杰说,两年多的军旅生涯,雷锋与战友们多次执行运输任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两万公里。
对待工作认真,对待他人热心。雨夜背送老人儿童回家,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捐给灾区群众,为解救人民群众而累倒在救灾一线……展厅内,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向人们诉说着这位解放军战士朴素的人生观:“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纪念馆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雷锋塑像,系在塑像胸前的红领巾随风轻摆。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驻足瞻仰、默默缅怀。不远处,一座巍然挺立的纪念碑上,毛泽东同志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离开纪念馆,记者前往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走进“雷锋班”,官兵们至今保留着老班长雷锋的床铺和军装。每晚连队点名,在喊到“雷锋”的名字时,全连官兵都会齐声答“到”。
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据统计,辽宁省学雷锋志愿者总数已达500余万名。学习雷锋的暖流,早已汇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穿越时空,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