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同是临阵换枪,为何一褒一贬


■罗周清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 海

5月下旬,第74集团军某旅靶场枪声不断。射击结束后,取得48环成绩的战士郝发营正满心欢喜,却遭现场监考组泼了冷水。

原来,打靶候场时,郝发营突然想起自己前几天因为忙于工作而忘了校准步枪。由于时间仓促,即使临时校枪也不敢保证校枪精度。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便同已经完成射击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战友换枪,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是临阵换枪,为何之前有人受表扬,我却挨批?”听完监考组的否定意见,郝发营并不服气,主动提起一段往事。原来,在旅里一次实战演习中,一名战士在战友被判“牺牲”而自身枪支又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捡起“牺牲”战友的枪支继续战斗,不仅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还因为“灵活处置情况,贴近实战练兵”而获得上级的表扬。因此,此次射击考核,郝发营在察觉自身枪支未校准后,便想起了那名战士的例子,灵机一动将方法套用到自己身上。

“面对突发情况,就要随机应变。实战中为了完成任务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我的做法不也符合实战理念吗?”郝发营的质疑,让监考组参谋刘澎皱起了眉头。

“实战演习是为了检验官兵在模拟战场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平时实弹射击重在检验个人使用武器的能力。两者考察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刘澎接着说,之前那名战士临阵换枪得到表扬,是因为这一过程体现了他及时处置复杂突发情况的能力,符合实战练兵理念。而郝发营射击前换枪,是为了图省事,也有投机取巧的嫌疑,对个人战斗力提升没啥好处。

最终,郝发营认识到问题所在,虚心接受批评。随后,该旅组织官兵举一反三,认真思考在训练中还存有哪些类似行为做法。诸如“浑身是土就是实战化”“把流汗多、肤色黑当成实战痕迹”等片面观点被一一纠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