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原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一带地区。如今,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产区,人们称其为“北大仓”。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的北大荒博物馆,重温一代代军垦人艰苦奋斗、屯垦戍边的历史。
“我们的祖先一直试图征服这片荒地。”黑龙江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人武部政委崔永昌告诉记者,由于北大荒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加之不时有外族侵扰,历代封建王朝的屯垦均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的屯垦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崔永昌指着博物馆中一份泛黄的文件告诉记者,1958年,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号召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就这样,转业官兵义无反顾奔赴北大荒,开始了铸剑为犁、开垦拓荒的奋斗历程。
博物馆内,一面名为《北大荒人颂》的巨型雕塑墙,再现了那时轰轰烈烈的场景。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先后有14万余名复转军人、20万余名内地支边青年,54万余名城市知识青年进军北大荒。
1966年冬,陈大元转业来到北大荒。那时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寒风肆虐,初来乍到的陈大元和战友们凿穴为居、化雪为炊。
“转业的师长、团长带头教种地,从外地调来的县委书记、县长开拖拉机,大家都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抱怨过。”回顾开垦北大荒那段岁月,陈大元老人仍豪情满怀,情不自禁地唱起当年的劳动号子,“雄赳赳、气昂昂,奔向北大荒。为人民、为理想,建设新家乡……”
为了清理荒原,陈大元和战友们常常扛着镰刀,向芦草丛展开“白刃战”。东北老乡风趣地称这些扛镰刀的子弟兵为“扛镰兵”,与当年的“抗联兵”谐音。
“当年‘扛镰兵’战斗过的沼泽地,如今已成良田万亩的机械化国营农场。”崔永昌介绍。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2018年9月,习主席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习主席的话语,为我们新一代农垦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崔永昌说,近年来,各农场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
“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部分地区开展‘退耕还沼’工程,相继建立多处湿地生态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北大荒独特的自然环境。”崔永昌告诉记者,如今的北大荒,不仅是中国粮仓,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