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在联勤保障部队某汽车运输旅的一个士兵宿舍里,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没有名字,士兵们一直称他为“柳潭里的司机老师傅”。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那天晚上,柳潭里北边的小山岗上吹着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的碎土屑与冰碴子不断敲打在一辆停着的车窗上,砰砰作响。老师傅睁开眼,望了望南方的天空,火光在高频刷新着黑暗。“我们该出发了。”他对身旁的助手小曾说道。“四处都有枪声,往哪去啊?”小曾蒙了。
前一天晚上,志愿军某部汽车团接到了紧急指令,要求将弹药和给养送到长津湖。但是,由于前线的第9兵团和敌军也在机动,上级只给出了几个大致的方位。
白天敌机空中封锁厉害,只能夜间行车。于是,接到命令没多久,几百台汽车顺着七八条线路撒向长津湖周围,前往预定地域隐蔽。临行前,所有司机接到的指令是:“哪里有枪炮声,就送到哪里。”
拿出地图,老师傅比对着天空中火光的方向,判断着距离、估摸着位置,距离最近的,也是火光最猛烈的,应该就是柳潭里了。和小曾合计好路线后,汽车驶入重重夜色。
老师傅一边开着车,一边和小曾聊天。他对小曾说,他入朝参战前在某军分区干后勤工作。虽然自己年龄不小,但论党龄,却没几天。小曾是个新兵,也可以驾驶汽车,但在这样的路况上,还是需要老师傅这样的驾驶员才足够安全。
汽车正在行驶中,天空突然变了颜色, 几十颗照明弹把黑夜染成白昼。
“哒哒哒、哒哒哒!”一梭梭机关炮打在山路上,右侧的后视镜被流弹击碎。老师傅趴在方向盘上,停顿了几秒钟,他望着前方的高空,嘴上数着“7、6、5……”数到“3”时,他把油门踩到底。
“3、2、1”,照明弹的光亮褪去,黑夜重新主宰天空。就在这时,老师傅松开离合器,大灯全开的嘎斯车如同黑夜中的流星,向前猛蹿出去。瞬间,1架敌机就扑了过来。
“嗤!”汽车在一个刚刚形成的弹坑前猛地刹住,车灯迅速关闭。盘旋而来的敌机扑了个空,正要投放照明弹搜索时,老师傅再次打开车灯和启动汽车。敌机俯冲、开炮、拉升、转头,再俯冲……老师傅不慌不忙,躲飞机就像牵风筝似的冲过山下的平原,除了忽明忽灭的灯光和歪七扭八的弹坑,什么也没有留下。
炮声越来越近,前方已经依稀能够看见石块构筑起的一圈圈工事。顺着窄窄的山道,窗外是从深渊吹出的冰冷狂风。再有一会儿就到了,老师傅驾车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为了更好地观察天空,小曾主动要求前往大箱板上警戒。
“哒哒哒!”熟悉的机炮声又在耳边炸响,3架敌机交叉袭来,紧急打转向躲过一连串炮弹让车子险些翻过去。“怎么办?这次甩不掉了!”小曾把脸贴向驾驶室,朝里面的老师傅焦急地喊道。
“跳车!听我指令!”老师傅看了一眼空中围拢而来的敌机,果断说道。
小曾迅速挪到车厢板一侧,当他听见那声“跳”时,一跃越过厢板,翻滚着砸在地上。他强忍住疼痛起身。他本以为老师傅也会跳车,但令他惊呆的是,老师傅驾驶着汽车继续独自向前闯,可就在快要到达我军阵地时,被一颗炮弹连人带车掀翻在地。所幸,弹药无损……
弹药打光前,一线战斗人员终于等来了弹药运输车。在一处被炸弹炸得热乎乎的山洞前,小曾向自己的排长讲述了那位老师傅的战斗故事。但是,大家在赞叹和钦佩之余才发现,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那个时候,部队人员多,轮换也很快,在激烈交战的战场上,不知道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后来,志愿军回到了国内。70年来,这个团的后人一代代传递着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事迹,而每每提到那些有名有姓的战士时,大家也总会提到那位不知姓名的牺牲在柳潭里的老师傅。他的故事没有被团史正式记载下来,大家唯一能确定的是,他是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