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赵宏畚  许震震

1928年,25岁的王孝锡参与组织旬邑起义,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2月29日深夜,王孝锡自知敌人不会放过自己,给父母写下了这封诀别信。

遂五遗书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

第二天清晨,王孝锡高喊着“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慷慨就义。

这封字重千钧的家书成了他生命最后的诗篇,彰显了一个即将慷慨赴死的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和家国情怀。

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出生,甘肃省宁县人。1925年,王孝锡在自己的家乡宁县太昌镇成立了甘肃第一个“青年社”,发展社员30多名,为宁县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

1926年,王孝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前往兰州开展工作,改组中共甘肃特支,建立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1927年8月,当革命处于低潮和白色恐怖之时,王孝锡以中央西北特派员的身份返回宁县太昌,成立了中共邠(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任支部书记,从此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陇东革命斗争的序幕。

1928年春,王孝锡领导旬邑起义,并成立了旬邑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渭北支队。因占优势之敌的反扑和叛徒出卖,刚刚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遭到摧残。但失败和挫折并没有使王孝锡屈服,他从旬邑起义中看到了农村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决心不惜牺牲自己,为广大工农谋解放。

他曾热情赞扬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出现的“议案一决凛冰霜,红军奋臂赴沙场,贪官污吏尽丧胆,绅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势,表示了“挽救工农登仙阶,努力实现苏维埃。生平浩气终难泯,革命史上第一页”的坚强决心,发出了“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的铮铮誓言。

王孝锡的家书,把共产党员的初心、人格、理想、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他还要“驭飞云,驾慧船”,到日月边去,把这黑暗的世界化作尘烟。

透过这封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高贵灵魂。说不眷恋人间是假,只有25岁的王孝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思念亲人,尤其是风烛残年的父母,希望父母不要为自己伤悲,保重好身体。明知告慰父母“休把儿挂念”是徒劳的,但他依然义无反顾,英勇赴死,一句“儿去也,莫牵连!”充分展现了王孝锡在革命事业与亲情孝道之间做选择时的大义凛然与从容不迫。

王孝锡短暂的一生是坚守初心、艰苦奋斗、坚贞不屈、对党忠诚的一生,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播火、战斗的悲壮一生,他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精彩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