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解放军文艺》创刊70周年。记得第一次与《解放军文艺》相遇,是我刚入伍不久。当时,部队里大学生士兵并不多,作为一个学了4年音乐的文艺青年,我携笔从戎走进火热军营,希望自己能在部队这片热土上开辟一片新天地。所以,当我在图书室第一次看到《解放军文艺》时就被它吸引了:“这是一本怎样的杂志?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发表一些作品?”在图书室,我默默咀嚼着书中的文字,里面的故事充满画面感,每个故事都体现着一种态度和力量,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点,我置身于那一个个故事中,常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就是从那时起,《解放军文艺》成了我军旅路上的伙伴。
从参军入伍、考学提干、院校培训到卫国戍边,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很多很多。当兵时间越长,离家越远,也就越懂得那个能一直陪伴你的人或物是多么重要,多么难能可贵。对《解放军文艺》的着迷和写作的爱好,让我在边防一线的日子越来越充实。
当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线上,清晨的阳光跃入我的单兵帐篷,落在枕边的《解放军文艺》封面上,一切是那样的安静和明亮,就像《当那一天来临》歌中唱的:“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
不知不觉,戍边的日子已经半年多了,手机、网络都淡出了我的生活。陪伴我的只有身边战友,喜欢的书和脑海中的音乐。
虽然山上环境比较恶劣,物资保障困难,但我们的生活依然很丰富。我们将山上的野草根挖出来,点起一堆小小的篝火,围着它取暖、唱歌,聊着心上的姑娘。夜晚的星空像一幅绚丽的画,银河的薄纱裹着满天星辰,月亮也格外亮。我喜欢在这样的夜晚看书或写歌。置身于祖国的山川与峰峦之间,俯视那一池静水,有如登临仙境一般。
平常除了写写文章、写写歌,我最大的爱好是给战友们做饭。说是做饭,不过是煮几包方便面再加几片青菜。山上最困难的是生火和用水,对液化气和用水,我们必须节省。于是,下雪便成了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可以用雪水煮一锅面,再用雪水洗洗脸……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来到守望的湖边,将一个小瓶浸入明亮清澈的湖水,我要将这海拔4000多米的湖水带回去,送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坐在湖边,手托书本,嗅着空气中湿润的芬芳,品读着《解放军文艺》中的文字,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感受着一种充实与美好,仿佛自己也不再孤单和渺小。
虽然边防生活是寂寞的,但“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特别是当我在看了《解放军文艺》刊登的文章后,心中也渴望像作家那样写些文章发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家阎欣宁,他的作品对我影响很大,或许因为我们是同乡,所以看他的文章很亲切,很容易产生共鸣,让我联想到我的边防生活,虽然艰苦,却值得用一生来铭记。
那天,我决定将写边防生活的文章整理好,寄给《解放军文艺》的编辑。可我所在的地方投稿有很大难度,我们和外界唯一联系就是定期来的供菜车。思量再三,我打算以传统书信形式向编辑投稿。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我知道我的文笔还比较粗浅。但我也相信,我们的故事有独特的魅力……让我没想到的是编辑收到信后,很快就和我取得了联系。在交流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并尝试将身边的故事写得更生动,好让身边的美好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我从《解放军文艺》中不断汲取营养,学会让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学会发现边防生活寂寞和孤独背后的富饶和精彩。在这天地之间,在这峰巅湖畔,有《解放军文艺》中的故事与我相伴,有一曲曲战歌在我心中唱响,那一段边防生活,过得竟是那样充实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