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航天员刘伯明——

时光匆匆,初心不变


■本报记者 杨 悦 安普忠  通讯员  占  康

刘伯明,男,汉族,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时隔13年,刘伯明又踏上了飞向太空的旅途。

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2008年,神舟七号飞天之际那个沉着冷静的身影。多年之后,刘伯明再次踏上问天阁前这条“登天之路”。

除了脸上加深的岁月痕迹和肩上换成将军的军衔,他的背影如13年前一般挺拔,并未有多少改变。

这条路,是刘伯明生命中最重要的道路之一。除了这条路,他最为熟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故乡从家到县城中学的颠簸山路,另一条是飞天之路。

1966年9月,刘伯明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普通的乡村。中考那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家里要同时供5个孩子读书,这让以种地为生的父母异常辛苦。为了省下住宿费和伙食费,刘伯明选择了走读。

那是一段起伏不平的颠簸山路。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都要骑着一辆破旧的白山牌自行车,往返20公里。出发时迎着晨光,返回时披着夜色,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在风雪中穿行。

“一辆单车,满头霜花。”这是刘伯明高三的班主任张福林对他的印象。正是这条山路,让刘伯明变得坚韧、执着,从不轻言放弃。

十几年后,刘伯明靠着这股韧劲,成长为一名航天员。从1998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到2008年参加神舟七号任务,刘伯明一走就是10年。

从神舟七号凯旋到今天乘神舟十二号再度出征,刘伯明又在这条路上走过13年。与少年时期一样,他依旧保持着不畏艰苦、砥砺前行的状态。

此次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复杂性远超以往,训练的时长和难度都是神舟七号时期的数倍。为了更有效地训练,他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每天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把白天训练的操作程序在“脑子里放电影”。

了解刘伯明的人,都会为他过硬的心理素质所折服。还是飞行学员时,他便妥善处置过一次险情——

空中发动机突发故障,飞机失去控制,刘伯明勇敢果断、冷静操控,一次次手动助油、打火,一次次拉升高度,最终驾机平安返回。

在神舟七号的首次出舱活动任务中,刘伯明和战友翟志刚、景海鹏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打开舱门之时,轨道舱突然响起刺耳的火灾报警。

当时,刘伯明对翟志刚说:“如果起火,我们也许就回不去了。不要想别的,按照程序继续吧,把我们该干的活继续干完。”

翟志刚迈出舱门,刘伯明调整步骤,将国旗递给他说:“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

后来,出舱任务顺利完成,刘伯明和战友们顺利返回地球。

“他一直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心理状态。”战友费俊龙评价刘伯明说,“操作准确无误,堪称完美。”

13年来,为了保证自己随时都能再次承担任务,刘伯明一直控制体重、锻炼体魄。“最难的不是保持体能,是保持激情和热情。”他说。

13年的等待,也是13年未曾懈怠的刻苦训练。“往前看,13年似乎很长;往回看,13年过得很快。这13年,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不断成长。”刘伯明用一句话概括了其间的甘苦:“尽管时光匆匆,初心不变。”

不管遇到什么挑战,刘伯明心中始终记着那条蜿蜒的上学路——无论风霜雨雪,无论跌倒多少次,爬起来,再出发就好。

每次回老家,刘伯明最想吃的还是家乡的大酱,睡家里的土炕。时间未曾改变他质朴的底色,那个从乡村山路上走来的少年,早已将脚步迈向星辰大海。

如今,刘伯明再次开启一段崭新的挑战之旅。

“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载人航天这个伟大的事业,有机会通过多次飞行,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再度飞天之际,刘伯明郑重承诺:“我将坚决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