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才是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

——从红色故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⑦


■柳 栋

有时候,人才的价值是可以用“物质利益”来衡量的。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指示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给白求恩发100元津贴。这样的津贴标准,是当时我军战士的66倍,是聂荣臻的20倍。

有时候,人才的价值是可以用“特殊关照”来体现的。1983年,邓小平同志得知陈景润全家挤在一间半的房子,要求有关部门立即为陈景润办三件事:把他们夫妻调到北京工作,分配一套五居室,配生活秘书。

为什么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对人才如此重视?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而邓小平则指出,“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其实,像毛泽东和邓小平这样重视人才的革命前辈还有很多。比如周恩来同志曾说,科学家的事是党很重要的大事,刘伯承同志为留住人才多次“追韩信”,王震同志遇到人才就像打了大胜仗一样高兴……学习党史会发现,给人才当“勤务员”“后勤部长”的革命前辈有很多,视人才为挚友、知己的领导干部也不少。

中国抗战为何能成功?一名长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给出了这样一个原因:“他们这个学校(抗日军政大学)10年培养了10多万名精英,这个国家当时80%的青年人才都去了延安,这样对人才重视的共产党,你还会说她的成功是意外吗?”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国势强弱,系乎人才。”从建党之初号召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党组织里来,到战争年代把人才当作比黄金还值钱的宝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要求人才“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到改革开放之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自红船扬帆,我们党始终遵循“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古今一也”的定律,以“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的人才意识,爱才、敬才、聚才、用才,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提供了厚实的人才支撑。

哲人有言:“有时候,政治家会以偏爱的方式给国家以导向。”每年年初,都会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每个春节,都会委托中央领导同志登门看望科技专家;每逢盛夏,都会委托中央领导同志前往北戴河看望受邀休假的专家学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人才格外关心尊重、非常理解支持,反复强调人才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要求各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随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

成就是最可信的真理。100年来,党用人才建设的成功实践不断启示我们:党以才兴,国以才立。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是圆梦之基。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无往不胜,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命脉。人才是舰之龙骨、国之栋梁,是现代化的核心。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最基础、最关键的是人才;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最迫切、最需要的也是人才。

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出人才就是出战斗力。新长征路上,当每名领导干部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具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度、“人尽其才”的用才之智,何愁答不好“你给部队培养了多少打赢人才”的胜战考题?

“我是人才吗?我是岗位离不开的人才吗?我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当年,原沈阳军区某团参谋长、“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曾以“人才三问”的方式,引导官兵反问自省,立志成才。强军舞台就是成才平台。弄潮儿向涛头立。让我们聚焦强军目标成才,立足本职岗位成才,“永远都心怀期待,赤子心热血澎湃,用奋斗谱写精彩”。

(作者单位:第77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