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江西宜春是一片红色热土。当年,红军曾在此经历著名的“三星口血战”,写下了壮烈的英雄史诗。这里的红色故事广为流传,这里的红色血脉赓续不断,影响着一代代宜春儿女。1975年,我出生在宜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为了弥补自己没能当兵的遗憾,给我和哥哥分别取名“军生”和“兵生”,希望我们兄弟俩长大后能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爱党、爱国、爱军,从小父亲就这样教育我们。18岁那年,我应征入伍,走进了一直向往的军营。当地负责征兵的干部告诉我们,要从400名新兵中挑选3名送往海军。父亲人在乡野却喜欢关注时事,他告诉我,海军正在加速发展,成为海军、建设海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于是,我主动要求当潜艇兵,并选择了艰苦的柴油机专业。
虽然潜艇兵专业性强、风险系数高,但是每次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我的第一任艇长陈强南常跟我们说:“百人同操一条艇,必须人人都过硬。如果党员都硬不起来,这条艇也就顶不住什么风浪。”
那时候,入党的愿望就在我心里生了根。我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顾大局、扛责任、求进步、敢担当,于是我潜心学理论、钻舱底、爬管路、摸系统,大多时间在闷热的舱室里度过。内心的坚定带来行动的自觉,我坚持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走在前列,兢兢业业完成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怀着满腔热情,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终经过组织考察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责任的增加。艇队归建之时,正是海上多事之秋,严峻的安全形势在我内心催生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我对新接收潜艇柴油机进行深入研究,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训、加班加点地练。为了克服资料不足、教材缺乏的困难,我参与编写了《某型潜艇柴油机结构及系统》《某型潜艇柴油机专业实操注意事项》等教案材料。凭着这股钻劲韧劲,我带着柴油机班从零开始,不到半年就完成了计划两年的接装任务,并于当年完成了全课目训练。一步步看着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我百感交集,更觉肩上责任之重。
潜艇兵苦,潜艇柴油机兵更苦。狭小的舱室、昏暗的灯光、高温高湿的环境……很多时候,我在思考,为什么我能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坚守这么多年?后来的一次经历让我明白,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就能坚定自己的追求。
2014年的一次紧急拉动中,我们艇在远海突遇“水下断崖”,开始急速下降,与此同时,主机舱一根管道也发生破裂,海水呈喷射状飞溅涌入。一时间,有的新艇员愣住了,我大吼一声,赶紧给大家布置任务,实施紧急处置。后来,我们全艇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80秒生死浮沉,终于成功处置“掉深”险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我们艇不仅荣立集体一等功,还被授予“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
我最难忘的,其实并不是生死瞬间,而是劫难之后的铿锵誓言。当我们刚从“鬼门关”闯出来后,艇领导召集各舱室骨干商议“就地返航还是继续执行任务”,在场的党员纷纷表态:“我的舱室没有问题,坚决完成任务!”随后,我们在满身“伤痕”的艇上,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我心里久久回荡。这句誓言,印刻在我军旅生涯的每一天。服役28年,我经历了多次远航、全训和重大演训任务,愈发把那句话牢牢记在心底: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
我能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海军十杰青年”,每一步都沐浴着党的光辉。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决心一如既往坚守岗位、不懈奋斗,用更好的成绩践行自己的初心、回报党的恩情!
(作者现为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一级军士长,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评为“海军十杰青年”,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文字协助整理: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