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区内的包起帆创新之路陈列馆,参观者络绎不绝,有高校的师生,有工厂的员工……他们来到这里,都为寻找一个答案:创新的持续动力来自什么?
包起帆,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在众人眼中,包起帆的人生充满惊叹号,而包起帆自己认为,他只是从未在平凡的岗位上画上创新的句号。
1987年4月9日,包起帆凭借“15吨滑块式单索多瓣抓斗”项目获第1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金奖。2015年,同一个授奖台上,他再次获得3枚国际金奖。时隔28年,港口生产实现了由人力化向机械化,由机械化到数字化,再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次跨越,他的持续创新和卓越贡献,令主办方都惊诧不已!
而他的发明远远不止于抓斗。他参与开辟我国港口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国际首套全自动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
上海港是中国航运经济扬帆起航的见证者,而包起帆就是港口生产自动化创新的践行者。40多年来,包起帆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他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如今,他带领团队仍奋战在创新一线。
创新就在脚下,但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唯有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包起帆的老同事王伟平讲述了一个“三上圆珠笔厂”的故事。包起帆无意中发现圆珠笔的启闭结构正是抓斗所需要的,但如何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抓斗中呢?包起帆找到圆珠笔厂希望能够看看图纸,但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推脱,最终他三上圆珠笔厂,见到了图纸解开了谜团,抓斗新的启闭结构得到实现。
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哪里质量要提升,包起帆就在哪里动脑筋。从业40多年中,围绕码头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他的创新版图不断扩大。
2006年5月,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包起帆发明的诸多应用获得4枚金奖,成为105年来在该展会上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
包起帆提出的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码头建设的优秀典范,为此,2009年他获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
进入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第一大国,但在这一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却鲜有中国的声音,更难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发明进入国际标准。
经过数年攻坚,包起帆团队制定的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相关国际标准——ISO 18186(2011)终于在日内瓦ISO中央秘书处正式发布。这成为我国自1978年开始参与ISO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包起帆践行生命不止,创新不竭。他在工作中坚持创新,就是因为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破除瓶颈,释放活力。包起帆说:“我们艰苦创业需要付出汗水更需要奉献智慧,要以创造性劳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在创新路上继续前行。”
(据新华社上海6月9日电 记者贾远琨)
图片均由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