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黑旋风”李逵与“浪里白条”张顺因口角对打起来。李逵力大如牛、拳脚过人,在岸上揪住张顺,暴打一顿。张顺吃了亏,不再与李逵角力,而是诱李逵上船,将其翻入水中,使李逵“拳到江心无可施”“浸得眼白”,几乎淹死。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在战争中,敌我双方各有短长,都会扬长避短、以长击短。正因为如此,扬长不是每次都能如愿,避短更不是每次皆可随心。宋朝散文家苏洵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这一“奈何”之问,问得非常现实。战争是生死较量,敌对双方无不挖空心思去研究对手,无不千方百计要战胜对手。从战争实践看,我要扬己之长,对手偏偏避而远之;我要避己之短,对手却偏偏寻而击之。这可谓战争残酷的对抗属性使然,绝不是哪一作战方所独有的“偏好”和“专利”。“永远应当根据这样的假设出发,即敌人不仅像我们一样的老练和英勇,而且还总是采取最不利于我们的方式行动。”既然“向弱处开刀”是敌对双方通用的战争法则,那么对我们来说,做好敌与我强行“角短”的准备就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正所谓“你干过什么,战场最知道;你有什么优势短处,对手最清楚”。古代的田忌赛马,孙膑之所以能用调换赛马出场次序的战术三局两胜赢得胜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清楚地知道齐威王的下等马不如田忌的中等马快,中等马不如田忌的上等马快。三国演义中的“智取华容”,之所以造成曹操三次选择判断失误,险些命丧华容,正是诸葛亮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可见,一个人、一支部队的缺点和短板是护不好藏不住的,而战争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战场上遇到一个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对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支部队无论平时练兵备战做得多么好,客观上也必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项,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办。应该说,大多数单位都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不护短、不避短,敢于向短板叫板,在日常训练中努力加大难度强度,不断在补齐短板中推动战斗力水平的跃升。但也有少数单位明知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短板,却采取“蔽而置之”的态度。平时练兵不屑于补短板,组织训练考核绕过短板,比武竞赛专拣“拿手戏”往外亮。这种训练,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暗藏着很大危机。就像李逵,一旦被对方攻其弱处,除了被动挨打之外很难再有别的选择。
“弛一机,万事隳。”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联合作战,战斗力链条上的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合特性,决定其“补短”绝非某个人的事、某个单位的事,而是关乎整个战局安危的大事,切不可等闲视之。广大官兵应该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和紧迫感,实事求是地用现代战争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军队战斗力各方面的短长,并自觉补短、主动补短,力争短板不短、长板更长。这样,一旦战争爆发,我们才能争得更多的主动权,即便敌与我“角短”,也能充分应对、赢得胜利。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