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关注食品安全 谨防病从口入


■王静怡

2021年6月7日是第3个世界食品安全日。本期,健康沙龙邀请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志贤,对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问:请谈谈基层部队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守护好官兵的“舌尖”健康?

高志贤:守护好官兵的“舌尖”健康应重点把好五关:一是教育关。基层部队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官兵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采购关。采购食品和加工用品应由专人负责,并实行台账制度,做到品质清、产地清、数量清;采购人员要对所购食品严格把关,按规定查验检疫合格证、检测合格报告等,杜绝“三无”食品、腐烂变质食品、过期食品等流入营区。三是储存关。储存点要通风透光、无鼠虫害;食品储存时间不宜过长;生、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要分开存放,以防交叉污染。四是烹饪关。食堂应设有专用加工区及食品清洗池;加工前认真检查食品原料的感官性状,如有腐烂变质或其他异常,应及时清理;蔬菜要坚持一泡、二洗、三加工的原则,以去除残留农药;加工食品时充分加热、烧熟煮透,建议使用煮、炖等烹调方式;加工设备和餐具使用后要清洗消毒;做好食品留样工作,确保源头可溯。五是应急处置关。部队应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要快速处理。有条件的单位还可用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

问:从事食品加工和餐饮管理的人员需注意哪些事项?

高志贤:炊管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工作,并定期进行体检。如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流感等应立即停止工作,调离工作岗位。工作时保持服帽整洁干净,器具使用后按规定消毒存放。烹饪完成后及时处理厨余垃圾,防止蚊蝇、细菌滋生。

炊事员加工食品时,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较耐热,通常不易流失。部分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温度比较敏感,烹调时需注意方式方法。含有脂溶性维生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的食物,如生菜、菠菜等,不宜油炸、炖炒;谷类食物不要过度淘洗或油炸、油煎,防止维生素B1大量流失;蔬菜类食物可选择蒸煮或急火快炒的烹调方式,以减少维生素流失。

问:野外驻训期间可能发生哪些食品安全问题?官兵应如何避免?

高志贤: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各类病媒昆虫活动频繁,细菌生长繁殖迅速,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加上野外环境复杂,卫生保障条件有限,较易发生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按致病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3类。其中,生物性病原种类最多,如剩菜剩饭、未熟透肉类中可能含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通过食物传播的诺如病毒、甲肝病毒,河豚中的河豚毒素,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等动植物毒素,以及旋毛虫、猪囊虫等寄生虫。

饮食不洁、餐饮食品受到污染、饮食观念不正确等都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野外驻训期间,官兵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菜和菌类;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不喝生水;生食瓜果时必须洗净;少食高盐、多油、辛辣食物,尽可能清淡饮食;进餐时端正坐姿,不要弯腰驼背,以防压迫胃部,影响胃部及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人在特别饥饿时,食欲会增强,容易吃得过多,导致食滞。建议战友们饥饿时先少量进食一些流食,如稀饭、面条等。

问:如果发生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高志贤:如果有战友摄入不洁食物,且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呕吐、低烧、昏迷等症状,可能是食物中毒,要高度警惕。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和卫生部门报告情况。若中毒人员神志清醒,可用汤匙、筷子、手指下压舌根催吐,或快速饮用淡盐水、姜汁催吐,减少胃肠对毒素的吸收。呕吐停止后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若中毒人员神志不清,先使其保持侧卧,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进行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医治疗。

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有战友发生食物中毒,要注意采留食物样本和呕吐物,以便确诊和救治。同时,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检测确认后,依据食品种类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