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江奔涌 遍地英雄


■郑蜀炎

延伸阅读
请扫描二维码

防汛救灾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要用好这些鲜活教材,凝聚强军兴军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这首描写古代军旅在长江沿岸扬旗横戈、蓄势待发的战歌,载入《诗经》成为永远的经典。

大江东逝水、历史聚散间;永远有多远,永远就在眼前。1998年,大江流域再度回响起气吞山河的高亢战歌,人民解放军在云之下、水之上、江之畔,谱写下堪称枢轴之范的新史诗。

“在三江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采访本上,还记着当年江边群众为抗洪大军改编的歌词。洪水俯首退去,百姓在自家门口见证了一段不是神话胜似神话的历史——当那场世所罕见的特大洪灾铺天盖地来临时,人民军队以中流砥柱的无畏气概,舍命相搏,让抗天战洪的神话成为现实的传奇。

“江之广矣。”这是一支为赢得战争而天天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钢铁之师。但这一次以席卷之势袭来的却是更加波谲云诡的对手。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同时发难,桀骜不驯的洪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汛情水患威胁着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惊涛拍岸,激荡英雄胆;四面危机,踏浪壮士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赢得了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抗洪壮歌,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2020年夏,我国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充分发扬抗洪精神,再次取得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

他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光荣与骄傲

一切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回溯’98抗洪的历史时你会发现,但凡情势峻险之境,灾难肆虐之时,总会有一面面铁血英雄的光荣战旗,飘扬在人民群众焦灼而祈盼的目光中。

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是’98抗洪的核心阵地。

入夏后,长江干流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以“浊浪惊翻天影黯”之势压境而来,武汉水位的陡涨和洪峰形成的速度,竟以小时计。在最大的洪峰通过时,每秒的流量达72300立方米。7月4日,长江全流域大洪水的特征已完全显现出来。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第一号命令发出,长江大堤上的通道闸口全部封堵,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组成抢险突击队,集结待命于90个江堤险段。

’98中国大抗洪战斗就此打响。

紧接着,长江流域诸多水系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气势汹汹的洪魔完成了集结,攻城略地,一路逼来。武汉400多公里的江堤全线告急,近千处发生大险情。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历史上江道的淤积和江堤的不断加高,滚滚江水已经高悬在城市5米多的“头顶”上。武汉之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洪峰围困中,一面面记载着历史荣耀的战旗,成为冲锋陷阵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最危险的地段——“叶挺独立团”首任团长是叶挺,1926年北伐攻克武昌,武汉民众赠予“铁军”盾牌。历史的钢铁之盾,再度成为了今日护卫武汉的传奇之盾;刚才还忧心忡忡,可人民军队的一面面战旗出现在眼前时,灾区群众顿时容颜舒展。洪水再凶,比得过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渡河”“狼牙山”吗?

那些配合“上甘岭特功八连”“黄继光连”作战的民兵更是自豪地告诉家人:英雄和我们在一起战斗,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险情……

决战关头,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一趟趟军列紧急启运,一架架飞机星夜升空,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在京广线上,每隔半个小时就发一趟运兵专列,密度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在武汉的上空,飞机轰鸣声昼夜此起彼伏,飞行密度最大时平均5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历时两个月,抗御了8次洪峰,长江大堤一闸未失,武汉寸土未丢,’98抗洪重中之重的武汉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光荣战旗上招展新的荣耀,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危难险境中总能听到的那句话:解放军来了人心定。

8月7日,世界第3长河长江在九江段决口。堤上惊呼声未落,3米的决口便被奔涌的江水撕成60米的大豁口。失控的大江以几乎不可计量的水势,直逼千年古城、数十万百姓人家。

九江之危,瞬间举国关注。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此时,甭说土了,就连一包包石料,甚至一台大卡车推进去也瞬间被冲走。官兵们血涌心头,手拉着手就准备跳进洪水中“筑人墙”。现场指挥员厉声大喝:为了人民我们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但堵不住决口的牺牲毫无价值。

这等水势,冲走一个人如同冲走一片树叶。硬顶不行那就打一场“迂回战”——先在决口外围构筑围堰,减缓决口处的流量,然后再突击拔点作战,一举堵住决口。

这一战法果然奏效,他们通过凿沉货船、集团投料……先筑起200多米长的围堰。然后展开硬攻,一举封堵决口。

长江之水汹汹,战士之躯铮铮。决战5天,洪魔降服。长江水利专家用奇迹二字来评价这场战役——决口封堵成功,在我们国家水利史上是个奇迹,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空前的。

见证了奇迹的九江人民群众,同时记住了曾经飘扬在大坝上的光荣战旗——“红军团”“临汾旅”“硬骨头六连”“王杰班”……

南方危局未解,北方又遭夹击。哈尔滨的险境可谓触目惊心——8月的松花江,水位高出近在咫尺的“中央大街”“马迭尔酒店”等旅游者打卡之处已达两米。换句话说,一旦决堤,冰城就将成为泽国。

大水围城,首战即决战;众志成城,人在堤不垮。3万余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临危受命,千里跃进、疾驰救援。和南方抗洪战场一样,一面面火红的战旗在疾风骤雨中格外醒目,昨天的光荣和今天的誓言尽在其中——“渡江先锋团”“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老虎团”“铁锤子团”……

今天,哈尔滨人在讲述家乡繁荣美丽时,同样不会忘记镌刻在抗洪纪念馆墙上的几个数字——在20多天水位突破警戒线的情况下,42公里城防大堤无一溃堤;367公里松花江干流无一决口;转移13万余群众无一伤亡……

救灾部队撤离时,当地的媒体在一面面旗帜的照片下用了这样的标题,“他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光荣与骄傲!”

“薪尽火传、不知其尽。”关于战旗的故事还可以写下去,这些超越时空的鲜红旗帜,构成了人民军队的红色精神谱系。它记载和表述着辉煌的历史,同时又飘扬在新时期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中。

你就是你,有我一听就心动的名字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人类最复杂、激烈程度最高的群体活动,一旦涉及战争,所有常态的生活规则、范畴和秩序都会退场。战争这种特殊活动的自身属性,必然要求那些随时准备投身战争的军人,立即改变和平的、常态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还没有“逆行者”这个词。但是,抗洪救灾不亚于一场战争,灾区就是战场。“逆行”之举自然就成为军人无条件的选择,必须履行的使命。如欧阳修之言:“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

何为“逆”?回避风险绕开危难,是人之本能。但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在紧急时刻奔向最危险的地域,即为“逆行”。尽管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军人们的应急行动,具有某种偶然性,但偶然中却体现着一支军队必然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高度。

“若有战、召必回。”记得我当年在洪区采访,曾想统计一下救灾部队放弃探亲休假、主动归队的人数,写一篇“灾情就是命令”的稿件。但灾区一路行之后就放弃了,因为这已然不再是新闻。我只是记下了这样几个数字——在所有救灾部队中,无论是探望父母还是与妻儿团聚的,中止假期归队者几近百分之百;许多抗洪部队官兵家就在灾区,但他们强压着亲人受难、失去家园的痛苦投入战斗;灾情就是命令,部队紧急出动后,许多探亲官兵看着新闻寻找部队,从四面八方自费、自行赶往灾区。在武汉铁路局军代处的登记本上,每天都有上百名官兵的单位、姓名……

驻守长江边的某舟桥旅获得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荣誉称号,该旅领导动情地告诉我,抗洪中有这样几个数字是官兵们家国情怀的粲然注释——全旅约300名官兵家在灾区,但没有一人回家探望;有200多名官兵主动终止假期、婚期,有的甚至泪别父母的病榻……

逆行者当然知道前面的风险,血肉之躯未必是洪魔的对手。但是,勇气没有替代品,职责没有托词可遁。身后是安详的万家灯火,是美丽的祖国河山,因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定是义无反顾的选择。

——在抗洪部队的每一支抢险突击队,除了筑坝修堤装备外,无一例外地配备了绳索和背包带。他们做好了关键时刻缚住身躯为人墙,堵住决口的最后准备。

——各路防洪大军在各自把守的江堤险段,立下“军令状”,竖起“生死牌”。在1931年曾经发生过大决口的汉口龙王庙闸口,一块醒目的“生死牌”在江堤上显得格外肃穆和悲壮,16位共产党员在上面签名宣誓:“誓与大堤共存亡。”

——松花江上出现溃堤险情,某旅政委手拿敢死队佩戴的红飘带,发出命令:水性好的站出来,共产党员站出来,干部骨干站出来。出乎意料的是,所有官兵全部挽臂站在最前面……

——洞庭湖团洲垸一段2公里的大堤一天之内竟然出现23处险情,沙包石料已经全部耗尽。危急中来不及等待支援,500多官兵用绳子相互串联捆绑到一起,喊着口号跳进洪水,组成5道人墙。经过5个多小时的防浪固堤,终于制服了险情。当地方领导去慰问时,竟不忍与官兵们握手,因为几百双大手在水中打桩筑坝,已经全部血肉模糊……

这些官兵只是抗洪大军中普通一兵,不是什么典型模范,但他们在洪水中的形象却美如诗歌——你就是你,有我一听就心动的名字!

1998年的记忆不属于洪水,只属于英雄

学者说道:“人类永远没有死亡的经验。”

战士有言:军人永远有为祖国牺牲奉献之责。

江河潮起潮落间,铿锵《史记》,言犹在耳,“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是原广州军区某团的一名普通士兵。他用20年的青春刻度向祖国报告:在改革开放中富裕起来的一代青年,同样充满了崇高的理想和牺牲精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肩上还扛着沉甸甸的沙袋。有这样几个数字成为他人生的绝响:汛期乍起时,刚刚回家探亲才8天的他立刻主动归队;参加突击队后,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3次偷跑出卫生队;牺牲在大坝之日,火线入党的他,党龄仅8天。

作为人民军队新时期的杰出代表,李向群被列为全军挂像英模,他永远的20岁、永远的青春年华永远伴随着我们在强军之路前行。

——“抗洪钢铁战士”吴良珠则用26岁的生命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良珠的部队驻扎在江边,6月份,他就作为最早的一批抗洪突击队上了大坝。开车送物资、扛沙袋垒堤堰、上大坝堵渗漏……60多天的连轴转后,吴良珠昏倒在大坝上。送到医院一查,医生大吃一惊,原来他已经是肝癌晚期,癌细胞早就扩散。不可思议的是,病情恶化到这个程度,一定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然而,在部队的“抗洪日志”中,他没有休息过一次,每天奋战在抗洪一线……

“如果说伟大,那就是他愿意在奉献中淬炼平凡的自己。”

生死关头,官兵把人民的安危系在心头,用尽一切办法抢救群众。挽人墙、搭人梯,把救生衣脱给群众,将妇幼老人尽快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特殊战场,部队临危不乱,有序地组织救援、迅速上报情况,高唱《团结就是力量》鼓舞士气……

出师未捷亦英雄。以 “抗洪英雄”高建成为代表的19位官兵,牺牲在军人的节日——八一建军节。

灾后第二年,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恢复了昔日繁茂的簰洲湾,倾听大江日夜流……

“血液所表达的、所证明的,一定是真实的。”在挥师战“三江”的伟大抗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用鲜血表达和证明着伟大的抗洪精神,成为人民军队忠诚与信念光前裕后的历史篇章和精神范本。

“勇无双,忠无双,一江风雨歌英雄千古绝唱。”这是当年抄录的洪水中一个坍塌戏台的半副楹联,行色匆匆未及寻着下半联,但一想,何妨就将那半阕留给我们的官兵,倾听他们在新的征途中吟唱更加豪迈的胆剑篇、更加激扬的热血颂,更加壮美的红旗谱吧!

大江奔涌,遍地英雄。1998年的记忆不属于洪水,只属于英雄。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抗洪精神不会随着抗洪抢险工作的结束而消逝,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和前进道路上一切惊涛骇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