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5月,但帕米尔高原依旧大雪纷飞。上周五,笔者翻山越岭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海拔4300米的新疆喀什军分区克克吐鲁克边防连采访,正巧赶上连队在上党课。
“今天的党课很特殊,一起去听一下吧!”一进营区,笔者就在指导员李建阳的邀请下来到了会议室。只见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全连官兵聚精会神、端坐静听,只是那着装令人眼前一亮,大家的脖子上围着五颜六色的围巾。
“上党课,官兵咋是这个造型?”笔者正纳闷,一位耄耋老人出现在屏幕上。这位老人,就是河南安阳市龙泉镇西洪沟村农民赵中福。
为啥邀请赵中福老人上课呢?这还要从头说起。今年初,这个边防连收到了老人寄来的爱心围巾。深入了解发现,这位老人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在安阳战役中为地下党组织送信,如今已有68年党龄。更感人的是,从2008年以来,每年冬天,他都会组织家人手工编织围巾,邮寄给全国各地的边防哨所。
“这不就是最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素材吗?”正值部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官兵建议邀请老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给全连官兵上一堂党课。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抗日战争的时候,包括安阳在内的华北许多抗日根据地遭遇罕见的旱灾、蝗灾,敌人趁机‘蚕食’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当时年幼的我跟着父亲主要负责给安阳西部水冶镇附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送信以及运送生活用品。”回忆往昔,视频那头的赵中福老人说到动情处泪眼婆娑。
笔者通过视频看到,虽已80多岁高龄,但老人讲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铿锵有力、饱含深情,仿佛又回到了那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的年代。1944年,年仅9岁的赵中福已经成为父亲的好帮手,开始独自一人担负起为革命队伍送信、送物资的任务。
“送信的路上,父亲特意交代让我假装捡柴、放羊或者拾粪的,尤为重要是要记住送信路线和接头人以及暗号。遇到危险时不能慌,宁可将信件吃掉销毁,也决不能让敌人拿到。”整节党课,赵中福老人都采用这种拉家常的方式与官兵交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让赵中福老人记忆最深刻的是1945年春天的那一次任务,他说:“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刘邓大军开始收复安阳,一封重要情报要送到几十里外的革命根据地,中间要穿过4道封锁沟。为了躲避日伪军,我不敢白天走大路,只能走小路、走夜路。有一天,我听到子弹从耳边划过的声音,心里紧张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落到一个酸枣树丛中,满身被酸枣树刺破,连母亲为我纳的新布鞋也跑丢了,我硬是光着脚把情报送到根据地。送到时,被尖石头划破流着血的双脚只剩下麻木,已经不觉得疼了……”
笔者在现场看到,每当赵中福讲到精彩的部分,全体官兵都会为他热烈鼓掌。最后,赵中福老人说:“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都是我们可爱可敬的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所以,我和老伴就想着为子弟兵多做点事。农闲时节,我们就纺线、纳鞋垫、做布鞋、织围巾,通过邮局寄给部队的官兵。这一做,就是10多年……”
讲到这里,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全体官兵站立起来,向赵中福老人感谢道:“谢谢爷爷、奶奶一针一线的付出。现在戍边条件越来越好,您二老这么大年纪,不要再辛苦为我们织围巾啦!”
道一声珍重,舍不得说再见。这堂跨越千里的党课把老人与戍边官兵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也让这些年轻的后辈们感悟到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什么是一名共和国军人的职责担当。
上图:党课现场。
下图:列兵郭子恒用河南家乡话与老人对话,为官兵现场“翻译”。
李建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