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74集团军某旅在探寻部队战斗足迹中开设党史课堂——

大渡河畔走来“寻根小分队”


■本报记者 李浩然 通讯员 吴俊杰

86年前,大渡河畔炮火连天、枪弹如雨,一支由开国中将孙继先挑选并带领的17人小队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突破了敌人扬言“插翅难飞”的天险。

86年后,大渡河水仍旧汹涌翻滚、涛声震天,一队青年官兵心怀崇敬,来到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出发地——安顺场,追寻先辈足迹。

4月26日上午,第74集团军某旅“大渡河连”组建“寻根小分队”,邀请孙继先的儿子孙东宁一同前往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并与一千多公里外的营区官兵视频连线,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

“大渡河连”官兵来到大渡河畔感悟“大渡河精神”,是一次追根溯源、叩问初心使命之旅。该旅领导介绍,他们派出“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等英模连队的官兵代表,前往四川安顺场、河北狼牙山等地开展寻根活动,追忆红色历史、感悟使命初心。

跟随解说员张锐的脚步,“寻根小分队”在纪念馆一张张承载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前驻足。

“‘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面对湍急奔腾的河水,战士们争相报名渡河,最终17名勇士组成奋勇队,冒着敌人枪林弹雨,顺利控制渡口。”孙东宁的讲述,将官兵带回那段历史中。

自那时起,大渡河畔燃起的英雄情怀,便随着这支队伍南征北战而传播开来。86年间,大渡河翻涌起一朵又一朵浪花,无声诉说着往事;“大渡河精神”在“大渡河连”官兵心中泛起经久不息的涟漪,传承仍在继续。

“大渡河连”指导员李泽凡深有感触地说:“敢打头阵的‘大渡河精神’是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丰碑,我们要继承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走出纪念馆,在大渡河畔,老船工帅仕高的孙子帅飞,为连队官兵讲述爷爷曾提起的细节:“那天晚上红军就在安顺场露宿,没有惊动当地百姓。红军有组织有纪律,一举一动百姓都看在眼里。”

纪律严明的红军官兵感动了当地百姓。最终在帅仕高等船工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成功占领渡口,为部队北上开辟了通路。

大渡河水奔流不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大渡河连”荣誉室,如今成为该旅官兵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自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建馆以来,“大渡河连”官兵多次前往纪念馆考证历史史料,丰富连队荣誉室资料;纪念馆也将“大渡河连”官兵新时代拼搏奋进的精神面貌写入解说词,激发游客的爱国拥军之情。

活动接近尾声,“大渡河连”连歌在大渡河畔唱响。激流和鸣,涤荡着每名官兵的心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