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准指挥控制智能化变革特征


■鲁晓彬

引 言

指挥控制是战争体系运转的枢纽,对塑造战争形态的核心技术最为敏感。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军事智能化加速发展,人机融合、智能博弈、网络赋能逐步成为战场制胜关键因素,智能化战争正一步步走来。研究战争形态演变中指挥控制的发展变革,是主动设计战争、谋求指挥优势,制胜未来战场的必然要求。

扁平网状的指挥体系更趋向弹性自组织

指挥体系涵盖指挥要素、指挥机构、指挥关系等内容,对作战指挥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影响。“网络+”向“智能+”方向发展,加速了指挥体系重构。联动网聚的指挥要素更趋紧凑有弹性。信息化战争在缩减指挥梯度的同时也带来指挥跨度增加,导致指挥链路复杂化和响应时限极大压缩。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变革使其可通过简单复制或适当改造实现智慧迁移,既能辅助指挥员提高掌控力,又留有弹性指挥冗余。未来智能系统,可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敌百,并能不断自我博弈迭代升级。集中权威的指挥机构更趋分布自组织。信息化战场信息加速流转,指挥机构要像流水线上的分拣机一样快速分类处理问题。智能化战场更强调体系性,各指挥机构依托“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资源池、智慧库、战法货架,可在分布式环境下通视战局,并能动态调整人力、智力、算力投向投量,既降低了指挥核心的负担又通过去中心化提高其战场生存率。清晰稳固的指挥关系更趋动态可重构。信息链决定指挥关系,“烟囱林立”的信息系统效率低下且面临战时遭敌“断链瘫体”的风险,智能驱动的边界监测预警系统和内生溯源防御系统,可快速查证攻击源、随机跳变指挥链路、动态调组指挥关系、按需增减指挥强度,保持指挥体系稳健运行。

体系对抗的运行机理更强调优势决胜

运行机理是指挥控制体系的隐形指挥棒,与制胜机理深层次互动交链并影响战争胜负走向。体系核心由以人为主转为人-机共轴驱动。智能化战争决策权的争论由来已久,由于战争的政治性和智能系统的无机性,做出最终决策的必然是人。智能战场的复杂性、涌现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人与机器合理分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人机分界及协作机制,将使指挥员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事创造性思维活动。体系运转由逐级传动向按需联动发展。现代战争追求“从传感器到射手无障碍贯通”,战场形势的高突变性和不可预知性,要求指挥控制体系更具适应性。较之传统按部就班式指挥,智能化指挥控制体系着眼统一指挥下的跨域联动,既可因敌、因势、因情“拟态”调控,又可充分激发调动下级主观能动性。效用模式由全面瞰制向要点释能转变。智能化战争具有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的鲜明特征。从太空加速军事化,到全球最大网络武器库曝光,再到武器动力核能化和高超声速武器频繁试验,军事强国谋求以技术突袭实施要点释能趋势明显。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不对称优势反制不对称威慑将是智能化战争的基本效用模式。

全维感知的战场态势向深度认知拓展

战场态势是研判情况和筹划决策的前提,通过“数据-信息-知识-认知”的价值链传递,促进理解战局、达成共识。智能化态势感知有助于穿透表象洞察本质。分布式接入和边缘计算兴起促使态势平权。信息化战场数据获取极大便利化,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配置不均、标准格式不统一、共享和隐私保护难等问题,大型数据中心面临负载均衡难和稳定运行难等挑战。随着弹性随遇接入网络、自主可信计算和轻量化数据中心推广部署,模块化部队将获得更为均等、友好、便捷的态势权限,显著提高态势响应效能。态势分析由情报提取向认知发现转型。随着攻防较量由有形空间向无形空间拓展,面对真假互见、零乱无序的态势数据,基于数据关联分析、智能知识图谱、多样化语料库的智能化分析,可对目标作立体但不完整的“画像”,并配合战例库和典型行为模型,洞察复杂态势背后的真实敌情。态势服务由关联综合向按需推送拓展。传统态势服务受静态展示、延时更新、无差别同放等限制,粒度、目数难以合理区分,导致用户负担加重。形象化演示图形可高效传递信息,依托数据可视化、电子沙盘、态势图分级推送等手段可实现按需定制推送,降低数据拥塞,提高投放精准度。

科学规范的筹划决策更呼唤智谋融合

筹划决策是指挥控制的核心,也是战争技术、艺术竞相绽放的舞台。智能时代的筹划决策将由“靠直觉决策”经“靠数据决策”向“靠智慧决策”转变。指挥员角色更富创造性。快节奏和高复杂度决策环境下,人脑处理信息的量度和效能受限,更适合创造性思维活动。人机“共谋”的决策机构,机器“参谋”将主要承担各种高难度、超负荷“计算”任务,指挥员则聚焦设局造势、施计用谋等“算计”工作,从而使各自优势最大化发挥。智能机脑是洞悉战局的关键。面对战争迷雾,“驱散或者绕开雾团”取决于指挥员运筹和手段支撑。在双方指挥员特点、战法条令、主战装备及支撑体系等较难隐藏情况下,优势一方将有针对性布局设障。而自主可控智能系统可在无输入或弱干预情况下超越人类思维开创崭新策略,使冲破迷雾成为可能。人机交融弥合战场体系缝隙。未来战场,模块化编组的力量体系、全域互联的信息体系、人机配合的指挥体系不可避免存在缝隙或壁垒,往往是遭敌体系破击的“七寸”。构成人机系统的边缘计算节点和末端决策实体,可由人脑-机脑接驳形成高适应性接口环境,发挥作战体系黏合剂的作用。

精准高效的协调控制更强调跨域联动

协调控制是指挥控制的实践篇章,智能时代的协调控制将从平面走向立体,更加强调跨域联动。作战目标选取从甄选慎打到通视精打。要害目标及关键节点犹如作战体系的“命门”,是攻防之要。如何定位目标?如何评价目标?如何测算效益?若掌控失当,一旦出现误击误伤,势必造成严重政治军事后果。未来“前沿廉价无人装备+中台解算识别系统+后台判读评估人员”的组合既可快速识别、定位目标,更能智能筛选、区分高价值目标。作战过程掌控从精确控制到动态调节。协调控制的目标是使各个分域方向、各种参战力量、各类攻防行动及各阶段作战有效衔接。通常受指令时滞性等影响,纵深指挥机构很难实时精准掌控前线部队。虚拟增强现实、态势实时共享和数据并发链路等的运用,可使指挥员“身临其境”般通视、研判和掌控战局。作战效果达成从聚力释能到跨域耦合。联合作战强调多域战场紧密耦合和联动呼应,带来作战效果正向叠加。借助态势追踪系统、打击评估模型和效应扩散算法,指挥员可精准预测战局,合理趋利避害,综合调控作战效果。

精细量化的效能评估更追求迭代增效

效能评估是对指挥控制达成度的检验,也是优化完善作战体系的依据。智能推演评估理论与手段推广,将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效益进一步显现。经典战例在新视域下贡献新质战力。军队传承军事传统,既往战例是重要载体。借助行为逻辑建模、智能影像合成、自然语言编译等技术,可“重现”历史场景、“复活”核心人物、复盘关键决策并有针对性预设对手,提升战争和作战指挥准备度。现实作战在模拟验证中降低不确定性。在战役行动发起前、作战行动结束后或重大演训期间组织兵棋推演,能够验证作战概念、研练战法流程、查摆优长不足。智能条件下,指挥机构依托计算机兵棋系统反复进行战前推演、设计智能蓝军配合实兵演练、基于数据标识与影像合成组织战后复盘,可在“暴力穷举”中逼近“标准答案”。战争较量提前在作战实验室打响。未来,越来越具备机器般超能力的人和越来越像人的机器将并肩作战。通过构设逼真战场、人机混合编组、创设多脚本规则、划定人机弹性分界、研拟极限研练条件,有助于部队认知智能战场、深化人机协作、预演未来之战,主动叩开智能化战争之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