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日媒披露,日本政府正在试图利用政策漏洞,以“共同生产”的方式,向东南亚某国出口8艘以海上自卫队新型护卫舰“FFM”为原型的舰艇。若赢得此份订单,日本将实现首次出口搭载舰炮等进攻性武器的“成品装备”。日本力促此次军售,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将给地区安全增添不确定因素,引起外界普遍关注。
2014年,日本政府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成为日本战后防卫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新三原则为防卫装备出口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允许出口的装备仅限于救灾、运输、警戒、监视、扫雷等用途。这些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对外军售。据悉,此次日本希望出售的舰艇以海上自卫队新型护卫舰“FFM”为原型。该型护卫舰具有多功能、隐身、灵活等特点,不仅能够用于反潜和防空作战,还具备反水雷功能,计划于2022年3月在海上自卫队服役。由于“FFM”型护卫舰搭载有舰炮等进攻性武器,获得出口许可的难度很大。不过,在新三原则中,针对通过“共同开发”或“共同生产”的方式而生产的装备,并未明确限制其具体用途。日本此次显然是试图利用“共同生产”这一漏洞,实现新的突破。
日本此次军售大体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配合美国“印太”构想,合力牵制中国。近年来,为配合美国“印太”构想的落地,日本不断加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力度,与多个国家签署了防卫装备及技术转移协议。
第二,制造事实先例,提高国际影响力。在日本看来,实现对外军售是成为“正常国家”的重要步骤。一方面,日本借此展示其军事科技水平,打造“军事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军事合作,稳固双边关系,提升其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
当前日本军售出口范围,仍限于救援舰、运输舰、巡逻艇、预警雷达等符合新三原则许可用途的防御型装备。此次日本不惜被国际社会质疑“钻空子”,以“共同生产”的方式兜售新型护卫舰,更深层次的企图是为今后出口进攻性武器装备制造事实先例,进而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军售的范围和对象,并助推其自身防卫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未来,日本武器出口如果借此机会走向“快车道”,那么不仅距离其成为“正常国家”的目标更近一步,对于地区安全稳定也会是一个新的威胁。
此次出售舰艇的计划一旦得以实现,日本将进一步进军国际军火市场,无论是装备种类还是军售的合作对象都将得到拓展。届时,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平衡将有可能被打破,从而引发军备竞赛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值得地区各国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