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多样性是世界的本来面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万物和谐”是中国人对多样共存、和合共生的哲学思考和诗意表达。
回望历史,工业文明一边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导致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危机。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需要放弃自私短视的做法,超越传统思维,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探寻新理念、新方案。“万物和谐”不仅是关于生态文明的东方智慧,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正确选择。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加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再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中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果。在此进程中,中国不仅积累了平衡经济发展与控制物种和生态系统损失的丰富经验,也为全球生态平衡作出贡献,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率先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建设性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贡献力量。
今年,中国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这次大会的召开,将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鹰击长空,鱼翔蓝海,百花绽放,万物生长……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瑰宝,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人类文化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身处百年变局的历史时空坐标中,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不仅将决定人类未来,也攸关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美好生态图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美好生态环境;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