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捧读这部震撼人心、热气腾腾、引人入胜的作品,使我对党的崇敬之情愈加炽热。
《火种》共二十四章,以1901年9月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为开篇起点,以1929年12月古田会议指明方向为全书结局,采用图文结合编排方式,以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是一部以党史研究为基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大众化的党史读物。
100年前,“中国该向何处去”的疑问萦绕在每一位爱国志士仁人的心头。正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该书将中国革命史放置于世界史、共产国际运动史的大背景下,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回望激荡慷慨的百年来时路,探寻红色火种如何在沉沉暗夜中成功燎原的密码。作品通过剖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众多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党派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揭示出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的力量。这力量,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初心力量。
《火种》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书写大历史下的中国,表达小细节里的党史。有党史专家看后评价,《火种》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初中国非凡的寻路历程,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创业之艰难、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
从《火种》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从理论宣传到工人运动,从国共合作到武装斗争,在血与火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摸索出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同时,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前辈前赴后继、历尽艰难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
《火种》在精心撷取史料的同时,借助“田野调查法”,力求捕捉众多珍贵细节,以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如从浏阳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路遇匪兵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共产党人的“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
《火种》运用平民化的视角,生动刻画出革命领袖和将士们的光辉群像,令人印象深刻。如古田会议前夕,毛泽东、朱德就红军设立前委的争论;大柏地之战,朱德举枪冲在最前面,带领红军将士赢得最后伏击战的描写,无不凸显出革命前辈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从一个个侧面讴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回答了党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根本原因。
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捧读《火种》,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感悟党史,不仅是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提升素养、升华自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