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报记者 李姝睿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一直以来,中国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不仅着力加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还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力推动环境领域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即日起,本报开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专栏,立体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对全球生态治理所作出的贡献,敬请关注。—编 者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不仅着力加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还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条约义务,提前完成2020年设立自然保护区等相关目标。中国始终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向世界贡献高质量的发展方案。

当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危机,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影响前所未有。根据2020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人类已经改变了地球75%的陆地表面,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退化;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灭绝和种群大规模减少,近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约占人类已知物种总量的八分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危机。

联合国发布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报告指出,全球最近1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未能达成目标,环境持续恶化正在增加疾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向人类社会发出警告,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们应该意识到在保护地球生态方面采取实际行动,做出更多改变。各国命运休戚与共,为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我们需要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到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美丽中国的建设让世界眼前一亮。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习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坚持环境友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和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过去多年间,中国采取重要措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丰富、成果斐然。”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前执行秘书布劳略·迪亚斯曾多次访问中国,尤其赞赏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以及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中国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一道推动框架谈判进程,制定科学有效目标,强化行动保障机制,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