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党员而言,学习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确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定为“干部学习节”。在当年举行的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上,朱德同志被推选为“模范学生”。6月6日,朱德出席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表彰大会,谈到此事,他谦虚地说,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说我是一个模范学生,老实讲,怕算不上……要重新学起,一面学新的,一面还要丢旧的。以“干部学习节”的形式推动党内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是我们党抓学习的一个历史性创举,这对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效弥补党员干部本领恐慌,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纵览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通过学习与时代发展同步同频,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就通过举办党团训练班、印发学习材料、组织讨论等,加强对党员的政治、形势、阶级、党的性质和基本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号召全党开展一次学习竞赛,全党上下呈现出“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生动景象。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全面执政的现实考验,全党通过开展广泛的干部学习运动,系统地学会了在农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军事工作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改革开放时期,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可以说,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鲜明品质,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实践的历史。
重视学习,就要坚持终身学习,作长期艰苦付出的准备,有水滴石穿的韧劲。刘伯承同志经常说,对既学来的感到用之不足,对未学来的感到求之不尽。与刘伯承同志相知甚深的邓小平同志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伯承同志是勤读不厌的模范……假如有人问,伯承同志有无缺点呢?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除了读书工作之外,没有一点娱乐的生活。”陈云同志学习勤奋在党内也是出了名的,他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正是凭借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只读过小学的他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不善于学习,必将停滞不前。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最忌浮皮潦草、心态浮躁,最应讲求方法、事半功倍。毛泽东同志曾针对一些党员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的现象,打比方说,看不懂的东西就像我们要攻打的堡垒,必须下决心、下大气力来攻克,“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对于仇人我们是不讲感情的”;叶剑英同志提出学习“三遍法”,即一读、二记、三用,“一读”就是按照书中文章先后顺序一句一句地眼看着、嘴说着、手写着,“二记”就是在书籍的边白中缝、段末行间作批注,以便更好地理解记住,“三用”就是联系实践理解运用;钱学森同志学习时喜欢随手写下“即时体会”,既有眉批、首批、旁批,又有夹批、圈点、划横线等,内容涵盖感想、心得、疑问、见解,亦有表示赞赏或批评的语言,通过这一方法保证了学习时眼到、手到、心到,学习效果大大提升。革命先辈们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善学善思的方法,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来自各方面的矛盾、风险、挑战必然会不断出现,如果不抓紧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增强本领、提高自己,就不可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越是置身重大历史当口,越要保持自我提高的思想活力,强化终身学习的内生动力,既要全面系统持续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突出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思维眼界;又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始终把学习的着眼点聚焦到研究和解决问题上,活学活用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回望历史、获得启迪,为的是赓续传统、走向未来。对广大党员而言,学习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今天,阔步新征程、创造新成绩,我们依然需要在学习上进行一次“长征”,更加需要争当“模范学生”,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紧扭住关键点绵绵用力,坚持践履知行合一,久久为功,切实在勤奋学习中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在改造学习中学用结合、提质增效,在深化学习中克服困难、坚毅前行,努力养成勤学善思、躬身实践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
(作者单位:9120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