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生荣光


【人物名片】阮万林,海军辽宁舰一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二、三等奖各1次,被海军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

从军30年的一级军士长阮万林,快要退休了。

作为航母部队第一批舰员,阮万林登上辽宁舰10余年,可与甲板上正在起降的舰载机仅有两次邂逅。

第一次是“听”。当时,阮万林正在舰岛维护装备,恰逢“歼-15”战机首次着舰。忽然间,“轰”的一声巨响,战机成功降落在甲板上,阮万林心潮澎湃。

多年后,舰上组织退伍士兵观看舰载机起降。阮万林作为机电部门的组织者,一同登上舰岛舷外平台,终于亲眼见到“飞鲨”一飞冲天的震撼景象。

更多的时候,阮万林都坚守在深舱。作为一名机电兵,他早已习惯了见不到阳光的日子,以及高温、高湿、高噪的“三高”工作环境。

入伍之初,阮万林被分到扫雷舰。扫雷舰的排水量只有500多吨,但他依然发出感叹:“哇,这条船这么大!”没想到,十几年后,他会登上一条比扫雷舰大百倍的船。

那时航母部队选人,有过多次接舰经验的阮万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其实,当时他妻子刚刚随军到舟山,女儿也在当地上小学。调到航母,意味着又要重新开始两地分居。

带着对家人的愧疚,阮万林一路北上,参加进驻航母前的培训。

首次登舰的那天,阮万林和战友们都无比兴奋。“记住啊,是左腿先迈上去的,还是右腿先迈上去的。”大家彼此打趣着。

登上航母后,摸清管路、熟悉装备成了阮万林心中的头等大事。冷媒水、通风、蒸汽、冰机管路遍布全舰,如同人的血管遍布全身,错综复杂。阮万林和战友们需要将每一道管路的分布摸排清楚,将图画在纸上、记在心里。

这项工作即便是对阮万林这样的老兵,也是个不小的挑战。阮万林回忆道:“航母系统跟驱护舰完全不一样,最初的压力确实不小。”以前的经验不能照搬,那就从零开始,一步步蹚出一条路。

阮万林和战友们每天戴着口罩、顶着头盔,穿梭在各个舱室,用锤子反复敲击管路,听声辨别其走向分布。那时航母尚在施工,每天摸排结束后,大家都是一身灰尘。即使在数九寒冬,汗水也能将衣服湿透。经过1年多的努力,他们终于画出完整的系统图。

工作逐渐走向正轨,但阮万林还是闲不下来。“老阮有个习惯,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手电筒,到处照,”班长黄卫特别佩服阮万林,“他真的长了一双火眼金睛,用手电筒一照,就能发现角落里某条管路的细微问题。”

“新兵一见我就怕,因为我总督促他们学习,经常临时提问,”阮万林说,“这个岗位是靠专业吃饭的,专业必须过关。”

“这条船倾注了我们的心血,你看,头发都白了。”阮万林指了指自己两鬓的白发,笑了笑。长年累月的舰艇生活、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不到50岁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

30年的军旅生涯,阮万林从小船走到大船,感触颇深。他说:“我此生最自豪的就是一路见证海军的发展壮大,见证航母一步步生成战斗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