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火星,我们来了


■本报记者 安普忠 岳雨彤 贺逸舒

5月15日凌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内一片忙碌。随着一道道指令发出、一声声报告回传,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按计划一步步向火星表面降落。

火星着陆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绕、落、巡”的第二步,也是此次火星探测任务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一步。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大气稀薄、地形复杂,着陆过程中的“黑色9分钟”危险重重,稍有不慎,探测器便会粉身碎骨,前功尽弃。到目前为止,人类进行的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不到50%,其中大部分都失败在着陆火星阶段。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子夜,当许多人已经进入甜美梦乡时,航天测控人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密切关注着各项数据,期待着天问一号平安“落火”。中国航天所构筑的地面测控链自西向东横跨大陆,各测控点宛如夜空中闪亮的星,织就一条流淌着航天梦想的星河。

295天飞行,295天期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举世瞩目的天问一号历经一段漫长的旅程即将抵达目的地。

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历经约3小时飞行,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伞降控制、动力减速、悬停成像、缓速下降……这些只能靠天问一号探测器自主完成。

此刻,每名工作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无法实时跟踪,他们只能全神贯注于屏幕上一个个数据、一条条曲线。

这9分钟,短暂又漫长;这9分钟,紧张又期待……

“根据遥测判断,着陆巡视器转入无控模式!”7时18分,祝融号火星车发回平安到家的信号,指挥大厅内顿时响起热烈掌声,许多科研人员兴奋地喊着:“火星,我们来了!”

黎明破晓,曙光到来。在经历了295天的等待后,天问一号终于向火星献上了来自地球古老东方的深情一吻。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必将为人类航天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此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热泪盈眶:“‘祝融’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对火星的无限想象。”

此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团队总师崔晓峰无限感慨:“所有人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此刻,“中国火星车第一驾驶员”、火星车操控主管赵瑞的工作刚刚开始。按照计划,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等一系列科研工作。“我们将驾驶火星车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他说。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