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86年前,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谷底”走向光明、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中国革命史上光辉一页


这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

86年前,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一次历史性抉择,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谷底”走向光明、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伟大转折”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遵义会议会址旁的大槐树、乌江江面上的“红军水马”、苟坝会议旧址的马灯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一棵树,守望永恒的信念

遵义市子尹路96号,一幢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小楼,东侧矗立着一棵10余米高的刺槐树,枝繁叶茂。

86年前,这座小楼里连续3天召开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大槐树“记得”,悲壮的湘江战役之后,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在自我革命中走向成熟,开启长征的新篇章——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黔北要塞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长征期间,红军在这里两次赢得胜仗。大尖山、小尖山,如今柳杉成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犹如一个个身姿挺拔、列队齐整的士兵,守望着如海苍山和长眠英雄。

1935年2月,在娄山关战斗中,红三军团12团政委钟赤兵身负重伤,半个月内右腿做了三次截肢手术,他不仅顽强活了过来,还凭着极其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胜利抵达陕北延安。

英雄走过的土地,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四渡赤水渡口旁的习水县淋滩村,一棵“红军柚”传承着一份深沉的信念。当年,红军在这里纵横驰骋,创造了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军事奇迹。战役中负伤的红军宋加通,当地百姓救了他,更千方百计保护他。

20世纪50年代,宋加通回到阔别已久的江西宁都老家,特意精挑细选了几株家乡的蜜柚苗带回淋滩村,带着农民们一起试种,被群众称为“红军柚”。

如今,淋滩村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满了“红军柚”,亩产值1万多元。“今天的淋滩村党支部,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期间建立地下党支部的延续,至今已有12任支部书记。”淋滩村党总支书记赵伟说,既要发展红色产业,更要传承红色精神。

一叶舟,承载不变的初心

瓮安县猴场镇,猴场会议陈列馆,有一座红军战士与老乡低头扎竹筏的雕塑。

竹筏,乌江边渔民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红军突破乌江时用来渡江,有了另一个名字——“红军水马”。

江界河渡口,当年,沿岸村庄百姓看到寒冬腊月里,红军不抢百姓柴火,不睡百姓堂屋,深受感动,他们主动帮红军砍竹子、扎竹筏、搭浮桥,在浩渺乌江百里战场上,用最快时间搭建起一条“生命通道”。

冒着敌人的炮火,波涛滚滚的江面上,生死相依的支撑,让红军跨越乌江天险,创造出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历史的浪花,奔涌向前,而江上的叶叶扁舟,承载着民心向背。

21世纪初,江界河沿岸的水库移民,因田被水库淹没后没了粮食和收入。为了谋生,60户水库移民自发凑钱,打算成立一家船舶运输公司,在江界河上搞旅游运输。

“县委领导实地调研、现场办公,为移民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税费。”水库移民皮禄江说,如今,公司年收入百万余元,移民们生活安定幸福,江界河重新成为一道活跃的风景线。

为了一江清水,江界河边的渔民必须退捕上岸。“上岸后,政府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拓展新产业。”天文镇乌江村村民郭天涯说,村里20多户渔民上岸后发展养蜂和经果林等产业,生活有希望有奔头。

滔滔江水,惊涛拍岸。仿佛诉说着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依托:你把群众放心里,群众就会把你记心里。

一盏灯,照亮真理的方向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一条1.5公里长的“田坎小道”80多年了依然保留着当初的模样。

1935年3月10日,在激烈争论了一天之后,毛泽东怀着对中国革命安危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深夜毅然提起马灯,走过这条田间小路,去说服周恩来,最终撤销了原计划第二天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使红军避免了一场劫难。

一盏马灯照亮的这条“小道”,不仅是光明之路,更是真理之路。

井冈山的八角楼,遵义会议的方桌上,延安的窑洞中……一盏盏马灯照亮理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认为,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通过自我革命,努力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点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明灯”,终于实现伟大转折。

真理精神如一声惊雷,震撼人心。这种精神也一直滋养着老区人民不断创新突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黎平翘街,黎平会议会址内的八仙桌上,按照当年开会的情形,摆放着两盏马灯。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攻占入黔第一城——黎平城,12月18日,召开了红军长征以来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如今,老区群众发扬“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2年,时年40岁的黎平县岩洞镇党委书记杨正熙辞掉职务,回到家乡尚重镇,在3个贫困村10个寨子里,创建牛、稻、鱼、鸭共生共荣的传统农耕生态系统“牛耕部落”,想找到一条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又能让贫困群众致富的新路。他不断收集地方传统农作物种子210多种,四处奔波推广农户有机农产品。2020年,合作社产值1100多万元,村民自销收入2000多万元。

月亮山层层叠叠的梯田间,农耕时节家家户户下田开犁,大地铺开一幅古老农耕文明画卷,绿水青山成了农民的金山银山。

(据新华社贵阳5月13日电 记者李自良、王丽、李惊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