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法学习贵在“师其意”


■杨思聪

漫画作者:周  洁

据《张震回忆录》记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次攻城,面对敌人的阻拦,有人想到战国“火牛破阵”的故事,于是集中一群水牛,牛角上绑好尖刀,尾巴上捆着浇过煤油的棉花,点燃后,逼着水牛去蹚地雷、冲铁丝网。谁知,敌人机枪一响,打死了几头,剩下的水牛连铁丝网的边都没碰上,就纷纷向后窜,反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张震将军感慨:战国时期是冷兵器,现在是热兵器,时代及条件都变化了,简单效仿怎么能成?

在抗战时期,南京六合金牛山一战,新四军某部指挥员罗炳辉仿照明朝将领戚继光抗倭时使用的鸳鸯阵,并加以改良——把部队打散为一个个小组,像钉在地上的梅花桩一样纵深分布,同时,各部相互协同作战。这一仗,毙伤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样是师法古人,为何结局不同?仔细想来,无非一个照搬照抄,一个活学活用罢了。战争千古无同局。上一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固然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但如果我们仅仅限于“拿来”,那么当下一场战争来临时,我们会发现,天、地、人等关联因素已然大不相同,一味地刻舟求剑,等待我们的只会是一场惨痛的失败。

毋庸置疑,行军打仗不存在“万能攻略”,战法创新更不可能有“全能模板”。刘伯承元帅曾把对作战行动最有影响的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等因素概括为“五行”,认为“五行”明,打仗赢;“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因为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讲究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所以,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时,面对相似的局面,要多一分冷静思辨,多想一想哪些变化了,哪些没有变,查漏补缺、大胆创新,才能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语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练将》,意为学习前人的作战方法,要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拘泥于它的具体做法。每一个经典战例都蕴含着作战双方在军事思想、组织指挥、战术运用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研究,对于论证战役战术理论、揭示战争规律、探讨未来作战指导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和平时期军人弥补实战经验不足、提升军事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习研究战例战法,“它不是要军人盲目模仿,而是要他们领会精神,从中汲取灵感”,需要我们既要多学,集纳众家所长;更要多悟,熟谙本质、推陈出新,做到上了战场,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筹谋略、灵活选择作战手段,如此方能妙计连连、战胜不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