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的山路,颠簸的担架,剧烈的疼痛……从昏迷中醒来的陈树湘恍然明白,自己这是被敌人押解着前去领功。“誓死也不能当俘虏!”他猛地从担架上坐起,噌地撕开腹部的绷带,右手插进伤口,揪出了自己的肠子——
“啊!”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肠子被硬生生绞成两段,陈树湘高大的身躯重重地滚落到了地上。待到敌人从惊慌中回过神来,这位年轻的红军师长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幕发生在1934年12月18日,离陈树湘30岁生日还差一个月零12天。
2021年4月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了脚步,凝视良久,由衷感叹:“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曾高度赞扬陈树湘用生命壮举实现了生前立下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福临镇一户佃农之家,10岁时举家流落到长沙城小吴门外陈家垅。1921年,他与毛泽东、何叔衡等结识。1925年7月,20岁的陈树湘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参加秋收暴动,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新年的《如梦令·元旦》。此时,古田会议刚刚开过,新型人民军队定型,部队士气高昂,毛泽东心情大好。
“朱毛”红军很快在闽赣交界处打出了一片红色根据地。1933年7月,在宁化与清流交界处的泉上一役中,担任团长的陈树湘一战成名,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8个月后,陈树湘被任命为红34师师长,指挥部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击退了3万余国民党军的进攻。
红34师官兵大多是来自闽西山区的贫苦汉子,以敢打硬仗恶战著称。长征开始前,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五军团担任后卫,而红34师则担任了红五军团的后卫。大军转移,后卫师既要牵制敌人,还要阻击敌人,红34师成了整个中央红军中承受危险最大的一支部队。
两个月后,红34师在湘桂交界处的湘江之畔遭遇了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精心构设的第四道封锁线时遇到灭顶之灾:前方是设防堵截的桂军和湘军,身后是潮水般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红军被死死压在宽30公里、长80公里的锥形地带,在敌人的炮火中如同裹进了“绞肉机”。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红三军团第4师一天之内战死两个团长……
此刻,在掩护大部队转移的红34师阵地上,战斗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湘江岸边的搏杀。追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曾是红34师的老对手,早在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就是陈树湘的手下败将。这一次,周浑元决心靠着强大的火力支援一洗往日的耻辱。头顶上的飞机狂轰滥炸,燃烧弹把阵地烧成一片火海……面对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陈树湘指挥官兵沉着应战,打退了周浑元部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陈树湘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大部队过江争取时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苦战5天5夜,虽然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涉险过江,8.6万人的中央红军却锐减至3万余人。待到红34师一路拼杀到湘江边,渡桥已经被敌人的飞机炸毁。本来,红34师有机会绝地求生,然而,长征之初大搬家式的撤退,捆住了红军大部队的手脚,也失去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大战过后,清澈的江水变成了红色。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脱离大部队的红34师同时陷入桂军和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孤军作战,人地两生,弹尽粮绝……几番苦战之后,5000人的红34师仅剩不到300人,师团两级主官只剩下师长陈树湘、师代理参谋长王光道和第100团团长韩伟三人。
陈树湘决定绝地突围:“老韩,你带着师主力继续往东走,翻过这个山脚,往东返,回到湘南去!”
陈树湘令韩伟率第100团200人的主力突围,自己带领行动不便的伤病员留下来阻击敌人。
韩伟怎能答应。他哭着对陈树湘说:“您是师长,34师只要您还在,这个师的番号就在,还是您带着主力往东返!”
谁都清楚此时留下来掩护意味着什么。几十年后,韩伟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从井冈山开始就生死与共的两位老战友唯一的一次争执。
陈树湘把眼一瞪,让韩伟服从命令。分手时刻,两位战友许下生死约定:万一突围失败,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韩伟带领的200人突出重围时仅剩下30多人。危急关头,韩伟从广西灌阳西山乡和兴安漠川乡之间的大江岭跳崖求生。处境更加危险的陈树湘率领伤病员继续在湖南道县的莽莽大山中与敌人周旋,直到身负重伤后仍然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弹尽粮绝,不幸落入敌人手中。
大难不死的韩伟纵身跳崖后落在一根树杈上,被敌人抓去关进了监狱,全面抗战爆发后被释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6年,老人含泪写下了《红34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记》一文,那是红34师血洒湘江壮烈一幕的最真实记录。
1992年4月,86岁的韩伟在生命垂危之际叮嘱子女,不论陈树湘的遗体埋在哪里都要找到,还要定期去祭奠。而韩伟自己则把最后的归宿选择在了闽西——他要去那片盛开着杜鹃花的红34师诞生之地,等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友魂归故里……
陈树湘牺牲后,残忍的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先是挂在道县城门上示众,后又送到他的原籍长沙,悬挂在小吴门城墙上。而他年迈的母亲,当时就独自生活在小吴门边上的民居中。
当年,道县的百姓在夜暗之中悄悄把陈树湘的尸首埋在了潇水边上。然而,烈士的头颅至今也没有找到。陈树湘没有子女,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是根据他牺牲后的头颅画面和韩伟生前的描述复原的一幅画像。
2014年,陈树湘牺牲80周年之际,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请人为陈树湘雕塑了一尊石像——自此,潇水之畔的烈士墓前,一面永远的红34师战旗与永远的红34师师长相依相伴。
当地的百姓记得,每当清明,这里总是细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