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怎样的面孔——仿佛蒙上了一张旧布,眉毛光秃秃的,双眼和嘴巴的位置成了不规则的“孔洞”,却露出坚定的目光,发出嘹亮的声音。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已经整整70年无法伸直,每根手指都“纠结”成一种不自然的弯曲,却会在敬军礼时,高高举起,庄严,凝重。
……
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涂伯毅遭到敌人凝固汽油弹袭击,全身大面积烧伤,致面部严重损毁和双手残疾。当时,他只有20岁。
岁月悠悠,距离那场战斗已经过去了70年。这70年,涂伯毅是如何度过的?他又经历了什么?4月28日,在四川省委宣讲团的一场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上,我们和涂伯毅面对面,聆听这位90岁老兵的深情讲述。
1956年,结束了8次手术的涂伯毅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伤是好了,留下的残疾却是永久的。”由于严重毁容,他一度长时间躲在屋里不愿见人。有一天,战友们带他出去散步,没想到,他走到一所学校门口时,一位小朋友见到他的样子就哭了……
“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低下头又回去了。”涂伯毅开始认真思考今后的人生:“我该怎么生活?怎么为社会作贡献……”
不久后,中央提出了“教养并重”的方针,休养院及时开展“战三关”活动,激励伤残军人挑战“思想关”“生活关”和“学习关”,振奋精神,重塑生活信心。
“伤残军人在战场上是勇士,负伤了也不能认怂。要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钢铁意志。”当时单位领导和战友们耐心的开导,给了涂伯毅不少鼓励。
慢慢地,涂伯毅发现,休养院里像他一样重度残疾的有800多人,不少人的伤残程度比他还严重,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十分乐观,对生活依旧热爱。战友徐厚贤双目失明,他却说:“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但共产主义的光芒会把我的心照得透亮……”
“战友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感到极大的震撼,重拾起生活的信心。”涂伯毅说。
“思想关”过了,“生活关”过起来就没那么难了。休养院的伤残军人们喊出了“残而不废,身残志坚”的口号,想方设法克服伤残困难。周全弟失去手脚,就用两条残臂练习吃饭、穿衣。刘渝生高位截瘫,锻炼双臂力量重新“站”了起来。还有很多截肢的战友,学会用断臂扣纽扣、拧毛巾,学会弹奏手风琴、用残臂绑着折扇跳民间舞蹈。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坚定了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
生活能自理了,思想上也要“自立”。休养院根据伤残军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学习会、播放革命影片、开展文艺活动,还成立了文艺创作组、编织组、修配组、演出队等,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通过‘战三关’,我和战友们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虽然我的双手被烧卷曲了,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没有卷曲,我的灵魂没有改变!”这位伤残老兵向生活发起了“战斗宣言”,“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只要能少给大家添负担,我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到最好。”后来,涂伯毅学指挥、学演奏乐器、学舞台美工,逐渐成为演出队的主要舞蹈演员和合唱指挥。1958年,他还在一场表演中给多位元帅将军们的大合唱当过一次指挥。“世界上那么多有名的指挥家,都没有享受过这种荣誉。”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涂伯毅,提起这件事依然喜上眉梢。
涂伯毅还讲起一件难忘的往事。1958年6月,他们的演出队在北京给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和演出队队员握手时,特意问道:“刘渝生同志来了没有?他那首诗《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写得很好,我们要建议首都的报纸刊登这首诗。”周总理还鼓励大家说,你们是人民的战士、人民的艺术家,应该受到党的爱护和群众的尊敬。最让他们感动的是,6月29日,周总理处理完工作后,还在深夜亲笔抄录了《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这首诗,送给演出队作纪念。
“这是给我们最高的荣誉,我们演出队全体成员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涂伯毅说,战友刘渝生是怀着对党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创作出这首诗歌的,也表达出他们共同的心声,“要是没有党的母亲般的关怀,没有广大群众的帮助,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像我们伤残如此严重的人,很难有活下去的勇气。”
“60多年来,‘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始终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要将这份初心代代相传。”涂伯毅和休养院的战友克服伤残病痛,奔赴25个省市区的机关、学校和部队,前往老少边穷地区和脱贫攻坚一线,累计开展各类爱国主义宣讲和演出近万场。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去年我代表全院伤残军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没想到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全院同志都备受振奋,感到无上光荣。我们要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化为动力,在新长征路上为党和人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报告结束时,涂伯毅起身,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诗歌《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
“……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永远和祖国心连心……”
激昂的声音在会场久久回荡。这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战斗者的呐喊,是一名老兵70年坚守的人生信仰。
题图拍摄:董墨林
本版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