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与战争同步的英雄叙事


■高 静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文学作品。写就于炮火与坑道之间的中篇小说《上甘岭》,以写实性的笔触和英雄主义激情,表现了上甘岭战役的华彩篇章,有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1952年10月,军旅作家陆柱国随慰问团抵达朝鲜,随即前往上甘岭前线。经过细致采访,陆柱国了解到黄继光、孙占元、牛保才等战斗英雄的感人事迹,掌握了大量一手鲜活素材。

在前沿坑道观察所,陆柱国拿起望远镜观察前方作战情况,边看边落泪。眼前的一切激荡着作家的创作冲动,陆柱国决定留下来,他要在阵地现场为伟大战役树碑,为战斗英雄立传。陆柱国后来在《根深才能叶茂》中回忆:“没有房子,我便占据一座废弃的碉堡。当时,部队领导能够给我的关怀与照顾便是在我的碉堡出入口挂上一块油布,在我的用木板钉成的简易书桌旁放上一盆炭火。这盆炭火所起到的提高碉堡内的温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它的最大功劳在于烘烤一下我冻得麻木的右手(左手则戴上皮手套)和不时凝结了冰碴的笔尖。”就这样,在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尚未结束时,《上甘岭》这篇创作几乎与战斗进程同步的中篇小说诞生了。

《上甘岭》共分9章,小说以战事推进为明线,辅以志愿军官兵情绪变化的暗线,顺时序讲述一个连在极限生存条件下,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鼓舞下,英勇顽强打赢坑道保卫战并最终迎来大反击的故事。从明线看,9个章节的叙述线索层层递进,详细描述了战斗过程的艰苦卓绝与官兵的众志成城;从暗线看,短暂的平静、既焦急又担心地等待战斗、丢失表面阵地时的羞愧、反击到来时的兴奋等,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立体展现了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心路历程。

《上甘岭》将人物心理状态通过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与残酷战斗进程形成对比。《上甘岭》还塑造了爱说爱笑的刘才学、老实木讷的刘占方等人物形象,而抽烟、打牌、分喝泥水、分吃萝卜和羊肉包子等细节也让小说更加真实生动。

1953年,经过修改的《上甘岭》连载于《解放军文艺》。当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说的单行本,此后两次再版发行。《文艺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等报刊随后发表了大量有关《上甘岭》的评介文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小说也成为激励几代人拼搏奋斗的“红色经典”。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