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探求智能化作战保障实现途径


■刘文术 陈柏澎 韩洪伟

阅读提示

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随着人类社会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军事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化作战保障作为军事智能化的必备要素,已经成为军队建设亟待突破的瓶颈。深入探索智能化作战保障实现途径,对于我军加快形成军事智能化竞争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按智能化作战保障的内涵要求树立作战保障新理念

信息保障的智能化发展加速了作战与保障的一体化融合,带动作战保障地位整体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战保障的智能化步伐甚至要快于作战本身,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智能化的时代前沿,着眼作战与保障的深度融合,进行一体设计与建设。以无人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智能科技已渗透至战争全要素全过程,必然对作战思想、作战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进而促使保障内容和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抓紧研究智能化作战保障新机理。既要紧盯智能化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吸收“云端大脑”“物联网”“虚拟仓储”等智能化因素,又要始终关注未来作战涌现的新需求,以此牵引作战保障的变革。智能化社会各领域之间的信息数据正逐步实现深度互联,作战保障体系由封闭自运转向开源泛在拓展,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之间呈加速融合渗透态势,作战活动变得日益透明,迫切需要我们将保障理念转换到全体系、开放性和一体化上来。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经济、信息、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优势,通过多源异构、互联互通的超级网络,实现智能化作战保障需求牵引与延伸借力的有机统一。

创新作战保障决策系统,按智能化要求切割作战保障指挥决策人机界面

智能化作战保障建设,首先是运用智能科技升级改造现有作战保障指挥平台,推动作战保障决策系统技术创新。作为军队智能化建设“保障篇”的“首页”,作战保障决策系统革新绝不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的拾遗补缺,而是将基于数据和模型的AI脑体系作为主加速器,设置作战保障“虚拟指挥员”“虚拟参谋”,组建扁平化、跨军种跨层级跨领域自主决策网络,将传统的信息感知、人工决策模式升级为由具有自主意识的机器生成保障方案、展开保障任务规划,使现实决策者、保障实施者从繁重、枯燥、易出错的重复性计算和计划工作中解脱出来。依托联指指挥机构构建作战保障“AI大脑中枢”,充分发挥数据充足、算法先进、模型成熟的优势,实现对各级各类AI的建模和训练;依托一线部队指挥所构建作战保障“AI支点”,通过信息网络融合上级推送的数据信息与一线实时保障态势,运用神经网络、边缘计算等实现离线条件下保障分队任务规划和自主决策;依托各型各类作战和保障装备平台构建作战保障“AI末梢”,综合运用嵌入式智能技术、射频信息技术等,实现对保障用户需求的即时、可视、全网、全量监控,以及对保障行动的按需、精确规划与控制,为作战保障自主决策提供精准、及时数据支持。

打造作战保障分布式云平台,区分层级构建数据信息资源智能化管理体系

分布式云平台是作战保障智能化的实现载体和技术基础,在智能化作战保障技术框架的算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数据和计算服务;主要是采取分布式系统架构和多点容错灾备机制,构建集“汇集、整编、存储、分析、分发、推送”于一体的作战保障数据信息资源智能化管理系统,目的是拆除信息“烟囱”,避免重复建设,加速作战保障指挥扁平化、网络化。战略级作战保障云平台,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包括金融、信息、工业、交通、医疗等综合性保障数据,依据战争进程自动推演战略级保障方案,并及时提出相关建议;战役级作战保障云平台,能够动态监控战场态势,优先提供实时战损、物资补充等关键信息,实现纵向上挂下联、横向互通有无的网络化、定制化、多链路数据信息服务;战术级作战保障云平台,重点实现保障分队、装备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数据计算和资源共享服务,能够满足智能备份、智能接替、智能更新、智能分享的作战保障信息需求。

升级提质作战保障信息网络,探索支撑智能化作战保障行动新的技术路径

信息网络是实现智能化作战保障的基本条件,在智能化作战保障技术框架中起支撑作用。战争的信息化进程已经持续多年,构成作战保障信息网络各类力量资源、要素节点的技术体制、运用机制已较为成熟,通过优化整合、技术更新,拓宽信息网络业务功能、实现技术迭代发展,弹性适应未来智能化作战保障对通信的新要求。天基通信网络要加快推进“5G通信+卫星导航”基础能力融合,实现统一时空基准下作战保障态势的精准实时感知。移动通信网络要充分借鉴世界先进技术经验,加快“认知无线电技术+自组网”技术军事应用,以期在作战保障行动过程中能够自动识别电子干扰、环境障碍等相关通信威胁,智能寻找“频谱空穴”资源,保持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联络畅通,为智能化作战保障寻求新的通信技术路径,加强信息网络复合化、多样化建设,增强网络抗干扰、抗毁伤能力。

研发作战保障应用终端,优化完善安全、高效的智能化作战保障用户网系

无论未来智能化作战保障发展到何种程度,解决保障作战实体“米秒环”末梢问题的,始终是各类作战保障终端。这些终端既包括与“云”“网”深度链接的人员、装备,还包括各种预先植入智能设备的各类有人/无人保障平台,并且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无人化装备、平台将以单兵或群的形式遂行任务,其作战保障比重也将相应提高,有人/无人混合保障、协同保障、依规则前后台保障将成为未来作战保障的主要模式。优先研发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终端处理器,前移信息处理关口,支撑作战保障终端采集的各类文本、图表、音视频等异构格式数据融合分析。重点推进以“无人为主、集群保障”为特征的分布式部署、平行化交互的终端节点建设,提前布局未来智能化战争中的作战保障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网系防御技术手段,提升作战保障终端自适应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

前瞻推进智能化作战保障建章立制,构建适应智能化作战保障建设发展的战略布局

加快智能化作战保障发展,就要前瞻设计适应未来战争的智能化作战保障法规体系。应找准智能化作战保障法规体系定位,构建国家军用标准、法律法规、军事规范性文件等系列法规体系。在研究梳理作战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时,突出强调智能化要素在作战保障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交战规则上注重无人武器装备的政策约束,在法规层面实现智能化作战与智能化保障政策制度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设计。对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和智能化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外军智能化发展的有益做法,制定智能化作战保障建设路线图,重点在智能化作战保障的关键基础领域调整用力,协调推进智能化作战保障高效建设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